00后养老护理员:在生死与屎尿屁中寻找职业尊严

一、从课堂到养老院: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025年除夕夜,贵州姑娘胡修香在北京普乐园爱心养老院经历了人生第二次直面死亡——她护理的一位老人安详离世。尽管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但这次死亡带来的冲击依然让她彻夜难眠。”奶奶去世时我还小,这次却要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胡修香说,养老院的禁忌让悲伤只能被压抑,而这份压抑成了她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坎。

像胡修香这样的00后养老护理员正在成为行业的新力量。他们带着校园里的理论知识进入养老院,却发现现实远比课堂残酷——不仅要面对老人的衰老与死亡,还要适应”屎尿屁”的日常护理,甚至承受职业偏见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死亡教育:00后的必修课

在养老行业,死亡是绕不开的话题。娄泽佳是北京市丰台区首开寸草马家堡院的一名男护理员,22岁的他在照顾一位半失能老人时,经历了对方从逐渐衰弱到最终离世的全过程。”深夜接到电话赶去病房,看着老人的生命体征一点点消失,第一反应是害怕。”他说,尽管大学课程涉及临终关怀,但真实的死亡场景仍让人心理崩溃。

这种创伤并非个例。胡修香所在的实习小组中,几乎每位同学第一次面对老人离世都会哭泣。”我们学过如何搬动老人,却没学过如何面对死亡。”她坦言,即使工作半年,自己仍会因老人的离去而难过。

三、”屎尿屁”的修行:从抗拒到熟练

比死亡更直接的挑战是日常护理的脏与累。左艳琪至今记得第一次给老人清理粪便时的抗拒:”房间味道熏得人睁不开眼,手都在发抖。”但三个月后,她已能边给老人换尿垫边聊天,甚至开玩笑说:”现在闻味道就能判断老人是不是该换尿布了。”

养老机构的带教老师会刻意让新人从半自理老人开始护理,逐步适应失能老人的需求。”抱老人翻身需要技巧,蛮力只会让自己受伤。”左艳琪说,她曾因姿势错误扭伤腰,而日本的数据显示,71%的护工患有腰痛。

四、情绪劳动:哄老人像带娃

“奶奶,我们抱你去晒太阳好不好?”胡修香常常像哄孩子一样与认知症老人沟通。这些老人可能前一刻清醒地认出她,下一秒却拉着她的手说”看见去世的儿子了”。护理员必须随时切换状态——喂饭时要耐心等待老人慢慢咀嚼,老人闹脾气时要像哄小孩一样转移注意力。

“衰老不是匀速的,有时几天内就会恶化。”娄泽佳说,一位原本能自己吃饭的老人突然吞咽困难后,他每天要花一小时喂流食,”看着他们退化,比死亡更让人难受。”

五、职业困境:高流失率背后的现实

尽管00后带来了新鲜血液,但行业留存率依然堪忧。《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而新增护理员的流失率高达40%-50%。

“工资三四千,包吃住但晋升难。”一位离职的男生坦言,夜班和体力消耗让他最终选择转行。更严峻的是社会偏见——”伺候人”的职业标签让许多年轻人难以获得家人支持。

六、未来:00后能否撑起养老行业?

尽管困难重重,仍有年轻人选择留下。胡修香计划未来回贵州开养老院,”爷爷奶奶那辈人太苦了,我想让他们老有所养。”娄泽佳则因掌握专业技能被提拔为护理组长,尽管他笑称”走一步看一步”。

养老行业需要00后的活力与创新,但更需要政策支持——提高薪酬、完善培训体系、消除职业歧视。正如刘畅所说:”没有年轻人,养老行业就没有未来。”

当胡修香在养老院给老人读琼瑶的遗书时,她或许已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不仅是照顾老人,更是在见证生命的全过程。而这份见证,终将成为她们人生中最特殊的修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