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扩张到收缩:NITORI的中国市场战略转折
2024年,NITORI创始人似鸟昭雄曾高调宣布“两年内在中国大陆开设约100家新店”的计划,但短短一年后,NITORI却在中国市场开启收缩战略,关闭数十家店铺。截至2025年6月,其中国大陆门店数从3月底的100家减少至84家,降幅达16%。这一调整背后,是市场误判还是战略优化?

NITORI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
- 消费需求变化:中国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性价比和设计感要求提高,而NITORI的产品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 竞争加剧:无印良品、宜家等国际品牌以及本土家居品牌(如名创优品、林氏木业)的崛起,挤压了NITORI的市场份额。
似鸟昭雄在2025年调整策略,提出“适正面积出店”(理性开店)、强化坪效、优化供应链等措施,试图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
二、业绩承压:连续两年增收减益,成长性放缓
NITORI 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显示:
- 销售额:92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9亿元),同比增长3.7%。
- 营业利润:120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5亿元),同比下降5.8%。
- 净利润:76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同比下降11.1%。
核心问题:
- 成本上升:人工费、物流费、光热费等持续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 产品创新不足:缺乏爆款产品,难以形成消费热点。
- 岛忠家居中心拖累:收购的岛忠品牌收益较低,影响整体运营效率。
三、国际市场调整:东南亚成新增长点
NITORI的海外业务占比仅6.3%,但增长显著(+1.5个百分点)。似鸟昭雄在2024年提出“国际市场进入亚洲时代”,但中国大陆市场遇冷后,NITORI加速布局东南亚:
- 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成为重点市场,计划到2032年在菲律宾开设65家店。
- 供应链优化: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配送降低成本。
这一策略与优衣库等日企的“中国+1”战略相似,即在中国市场之外寻找新增长点。
四、与无印良品的差距:产品力与消费场景的较量
NITORI与无印良品(MUJI)常被对比,但两者在产品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
- 无印良品:聚焦健康美容、食品等刚需品类,2024年健康美容业务增长40%,成为业绩增长引擎。
- NITORI:仍以家具、家居杂品为主,缺乏高频消费品类,导致客数和客单价波动较大。
此外,NITORI近期尝试进入家电市场(目标中期销售额1000亿日元),但日本家电市场已饱和,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五、数字化与团队培养:NITORI的长期竞争力
NITOR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制造物流IT零售”模式:
- IT系统自主化:内部培养400+IT人才,优化供应链和门店运营效率。
- 员工培养机制:新员工需接受编程培训,内部转岗员工强化IT技能,形成复合型团队。
这种模式虽投入大,但长期看能提升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六、启示:日企如何应对中国市场变化?
- 市场敏感度:NITORI的收缩表明,外资品牌需更灵活应对中国消费趋势变化。
- 产品差异化:无印良品的成功在于精准定位健康生活赛道,NITORI需强化产品创新。
- 全球化布局:东南亚市场或成日企新机遇,但需避免重蹈中国市场覆辙。
结语
NITORI的收缩并非失败,而是战略调整的开始。似鸟昭雄的果断决策和数字化布局,可能为其未来增长奠定基础。然而,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新找到定位,仍是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