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现极端高温致猛禽中暑 市民紧急救助赤腹鹰 专家预警热射病风险


一、极端高温现奇闻:赤腹鹰”中暑”引全网关注

2025年7月5日,武汉市民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一只外形酷似鸽子的猛禽瘫倒在路边,羽毛凌乱、呼吸急促,热心路人用矿泉水为其喷洒降温。经动物专家鉴定,该鸟实为赤腹鹰——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胸腹部呈橙红色且常被误认为鸽子,得名”鸽子鹰”。

武汉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人员透露,当日气温高达39℃,该赤腹鹰疑似因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导致热应激反应。”它的体温超过42℃,出现脱水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经紧急补水、物理降温及输液治疗后,这只赤腹鹰已脱离危险,目前暂留救助站观察。


二、气象数据揭秘:长江中下游成”热浪中心”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第一周,湖北、河南、江苏等地遭遇持续性高温天气。其中:

  • 武汉连续5日最高气温突破38℃,7月4日达39.2℃;
  • 湖北西部山区局部地表温度超60℃;
  • 河南中部、江苏中部、浙江等地最高温达40 – 42℃,局地突破历史极值。

气象专家分析,此次高温由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导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北,叠加青藏高压东移影响,形成稳定的暖高压系统,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预计未来一周,湖北、安徽等地高温仍将持续,局地或现42℃以上极端高温。


三、热射病警报:死亡率高达50%的”隐形杀手”

随着高温持续,多地医院接诊的热射病患者数量激增。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强介绍:”近3天已收治12例热射病患者,其中3例为户外工作者,2例为老年人,最年轻的患者仅19岁。”

热射病(重度中暑)的核心特征包括:

  1. 核心体温>40℃;
  2.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谵妄、昏迷);
  3. 多器官衰竭(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热射病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1小时内。”李强强调,若发现患者出现抽搐、无汗、皮肤干热等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部位,并尽快送医。


四、科学防暑指南:高危人群需重点防护

针对持续高温,专家提出以下防护建议:

(一)普通人群防护措施

  • 避开高温时段:10:00 – 16:00尽量减少外出,必要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使用防晒霜(SPF50 +)。
  • 及时补水补盐:每小时饮用2 – 3杯水(约500 – 750ml),可适量补充含钾、钠的饮品(如淡盐水、椰子水)。
  • 合理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直吹冷风,定时开窗通风。

(二)高危人群特别提示

  • 老年人:建议上午、傍晚各开窗通风1次,使用空调时避免温差过大(建议室内外温差<7℃)。
  • 户外工作者: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备好藿香正气水、仁丹等防暑药品。
  • 孕妇及婴幼儿:避免正午外出,婴儿车需加盖遮阳篷,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增加水分摄入。

五、城市降温行动:武汉启动应急预案

武汉市已启动高温三级应急响应:

  • 开放避暑场所:全市1200个社区纳凉点24小时开放,配备空调、饮水机及防暑药品;
  • 加强动物救助:市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站增设遮阳棚及自动喷淋系统,每日定时洒水降温;
  • 电力保障: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增派抢修队伍,确保电网稳定运行,优先保障医院、养老院用电需求。

结语:应对高温需全社会协同

此次武汉赤腹鹰中暑事件,既是极端天气的缩影,也为人类敲响警钟。气象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类似高温事件发生频率或将上升。唯有政府、社区、个人共同行动,才能构筑防暑减灾的安全网。正如网友所言:”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当鸟儿都扛不住时,人类更需警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