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市场迎来最强监管
2025年8月15日,国家认监委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落地生效。这一新规标志着我国对充电宝等移动电源产品的安全监管进入全新阶段——所有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从技术标准到监管手段,新规以“全链条严控”为核心,旨在根治行业乱象,保障消费者安全。

新规核心:3C认证成市场准入“硬门槛”
此次新规最直接的影响,是明确了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强制属性。过去,尽管部分充电宝产品需通过3C认证,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无证或虚假认证的“三无”产品,通过低价策略充斥电商平台和线下小商品市场,埋下安全隐患。
根据新规要求,自8月15日起:
- 生产企业必须为每一款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申请并取得3C认证证书,否则不得出厂销售;
- 进口商需确保进口产品已获得国内有效的3C认证,否则海关将拦截相关货物;
- 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家须下架无3C认证的存量产品,否则面临行政处罚。
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3C认证是对产品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价,是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入制度。此次将移动电源纳入强制认证范围,是回应消费者对‘充电宝爆炸’‘自燃’等安全事件频发的迫切需求。”
生产端严控:20+关键工序全流程监管
新规不仅关注最终产品的认证结果,更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生产全流程,对企业的关键工序提出了20多项具体要求,覆盖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每一个环节。
1. 原材料:源头把控质量风险
- 正负极材料筛选:要求企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锂化合物(如钴酸锂、磷酸铁锂),禁止使用回收料或杂质超标的劣质材料;
- 电解液与隔膜:电解液需具备稳定的化学性能,隔膜需通过穿刺强度测试,防止短路引发热失控;
- 外壳材料:塑料外壳需耐高温、抗冲击,金属外壳需防腐蚀,避免因外力挤压导致内部电芯受损。
2. 生产工艺:科学与适配性并重
- 设备适配性:企业生产设备需与产品参数匹配(如焊接精度、封装压力),避免因设备老化或参数偏差导致虚焊、漏液;
- 工艺流程标准化:从电芯组装、电路设计到成品测试,每一步均需记录参数并留存档案,确保可追溯性;
- 关键环节控制:例如焊接工序需实时监测温度与时间,防止过热损伤电芯;老化测试需模拟极端环境(如高温、高湿度),验证产品稳定性。
国家认监委技术专家指出:“这些要求的核心是‘预防为主’。通过规范生产流程,从源头降低短路、过充、过热等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
监管升级:“飞行检查”比例大幅提高
为避免企业“取证后放松管理”,新规优化了监督检查机制,显著提升了“不预先通知”的飞行检查比例,并明确了多种监管手段:
1. 飞行检查常态化
认证机构将随机抽取获证企业,不提前通知直接到工厂现场核查,重点检查:
- 实际生产工艺是否与认证申报资料一致;
- 原材料采购记录与成品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 生产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且符合标准。
2. 动态跟踪与抽检
- 对获证产品实施“每年至少一次”的市场抽样检测,若发现性能不达标(如容量虚标、放电不稳定),立即暂停认证证书;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多次违规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再次申请认证。
3. 认证证书过渡管理
此前已颁发的有效3C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但需通过以下方式完成自然过渡:
- 到期换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后,企业需按新规重新申请;
- 产品变更:若充电宝容量、电芯类型等技术参数调整,需重新检测并更新证书;
- 标准换版:若国家发布新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如更高能量密度要求),企业需同步升级认证。
消费者指南:如何识别合规充电宝?
新规不仅约束企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选购依据。根据要求,所有合规充电宝必须在产品本体或标牌上加施3C认证标志,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辨别真伪:
1. 认证标志特征
- 标准规格标志:采用全息激光防伪技术,白色底板搭配黑色图案,内含菱形暗纹及“中国认证”字样,具有立体触感;
- 非标准规格标志:企业可自行印刷或模压标志,但需确保与认证证书上的编号一致,并标注在产品明显位置。
2. 防伪与使用提示
- 勿揭防伪层:标准规格标志的防伪层不可揭开,否则可能破坏验证信息;
- 扫码验证:部分标志附带二维码,可通过国家认监委官网或官方APP扫描查询产品认证信息;
- 选购建议:优先选择知名品牌,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无品牌标识或标志模糊的产品;使用时应避免边充边放、高温环境存放等危险操作。
行业影响:加速优胜劣汰,推动技术升级
新规的实施将对充电宝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中小品牌面临洗牌
缺乏核心技术、依赖低价竞争的小厂商因难以承担合规成本(如检测费用、生产线改造),或将被迫退出市场;而头部企业(如小米、华为、Anker)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与认证经验,将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2. 技术创新提速
为满足更严格的安全标准,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例如:
- 开发高安全性电芯(如固态电池、陶瓷隔膜技术);
- 优化电路保护设计(如多重过充、过放、短路保护);
- 提升能量密度与便携性的平衡(如更轻薄的大容量设计)。
3. 消费者信心回升
随着不合格产品被清退,市场对充电宝的信任度将显著提高。消费者无需再担忧“充电宝变炸弹”,使用体验与安全性将得到双重保障。
结语:安全无小事,监管护民生
充电宝作为现代生活的“刚需品”,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千万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3C认证新规的实施,不仅是监管部门对行业乱象的“亮剑”,更是以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而言,唯有拥抱合规、提升技术,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有3C认证的产品,就是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加上一道“防护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