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好痛……” 最近,14 岁的江苏男孩小乐在跑步时,忽然感觉腹痛不止,随后便开始发烧。父母立刻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怀疑是肝脏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建议转到上海就医。

小乐父母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寻找该院肝胆外科主任杨立学的帮助。结合影像报告,医生确诊为肝右尾状叶巨大肿瘤,肿瘤直径达 10 厘米,伴有瘤内出血,情况十分危急。
杨立学介绍,尾状叶位置深且隐蔽,周围密布重要的大血管和胆道,操作空间极其狭小,一直是肝脏外科手术的 “禁区”。“孩子的肿瘤很大,而且还伴有瘤内出血,需要尽快手术。” 杨立学说。
术前,针对患者病情,专家团队进行了肝脏三维重建,评估血管的走行以及病变的具体位置,并据此制定了严密的手术计划。术中,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操作,团队在不足 2 厘米的狭小操作空间内稳扎稳打,如同进行一场精细的 “微雕”,经过 4 小时奋战,最终成功切除肿瘤。术后,小乐恢复顺利,一周左右就出院了。万幸的是,病理切片报告显示,该肿瘤是肝细胞腺瘤炎症型,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杨立学解释道,肝腺瘤好发于平时服用激素类药物或者是具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年轻人或肥胖患者,有 4% 左右的癌变风险,这类肿瘤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肝脏也被称为 “哑巴器官”,大部分肝脏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或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会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黄疸、消化功能异常,或者突然全身消瘦、乏力等症状。医生提醒,市民要每年定期体检,尤其要做肝脏的检查,临床中,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至腹痛发烧来就医,多数肿瘤已体积较大。
肝腺瘤作为一种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近年来其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这或许与一些因素的变化相关。超过 90% 的肝腺瘤患者为年轻女性,且至少有 75% 的患者有服用避孕药史,服用避孕药的时间和剂量与肝腺瘤的发病率存在直接联系,超过 30 岁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患病危险性增高,而绝经后妇女极少发生肝腺瘤。对于男性患者而言,肝腺瘤可能与糖尿病、糖原贮积症及使用雄性激素等情况有关。
就肝腺瘤的临床表现来看,其会随肿瘤大小、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有所不同。约 5%-10% 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查体或其他腹部手术时偶然被发现。大约 1/3 的患者会出现腹块以及近期发生的右上腹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还会伴有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当肿瘤压迫邻近器官时,可引发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等症状。瘤内出血是肝腺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腺瘤由单独动脉供血,且动脉一般缺乏结缔组织支持,所以瘤内出血经常出现。出血时,患者会有突发性右上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进行体检时,右上腹会出现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严重者可能因出血过多而陷入失血性休克。另外,黄疸及发热的情况偶有出现。
在诊断方面,对于怀疑患有肝腺瘤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MRI 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B 超可作为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能够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而 CT 和 MRI 则能更为清晰地展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肝腺瘤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手术切除,以此防止肿瘤破裂出血或者恶变为肝细胞肝癌。治疗方法包含肝腺瘤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动脉栓塞术等。手术切除适用于单个、较大或者有症状的肝腺瘤患者,能够彻底移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无法切除的巨大型肝腺瘤,可采用肝动脉栓塞术阻断其血供,促使肿瘤体积缩小。肝腺瘤在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能够恢复健康,对寿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然而,若肝腺瘤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已确诊的肝腺瘤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增大或者疑似恶变迹象,需及时进行 CT 扫描或 MRI 来评估肿瘤性质,并依据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