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中国困局:门店收缩与国产品牌崛起下的市场变局

一、哈根达斯中国业务遇冷,出售门店传闻引关注

近日,彭博社报道称,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市场的门店业务,引发行业热议。尽管通用磨坊中国回应称“不予置评”,但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知情人士透露,通用磨坊计划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但谈判仍处于初期阶段,最终也可能放弃出售。值得注意的是,通用磨坊仍将继续通过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销售哈根达斯冰淇淋,这意味着品牌并未完全退出中国市场,而是调整运营策略。

二、高端滤镜失效,哈根达斯中国市场持续下滑

哈根达斯曾是中国高端冰淇淋市场的标杆品牌,1996年进入上海后,凭借“奢华”“浪漫”的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2005-2015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3%,2017年中国业务甚至贡献了全球总业绩的50%。然而,近年来,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遭遇严峻挑战。

  1. 客流量持续下滑
    通用磨坊首席执行官Jeff Harmening在德意志银行全球消费品论坛上表示,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下滑。自2024年以来,南昌、太原、北京等地陆续传出关店消息,门店数量从2024年初的466家降至目前的263家,近乎腰斩。
  2. 降价促销难挽颓势
    为应对线下门店生意遇冷,哈根达斯尝试通过多渠道运营和降价策略提振销售。例如,在便利店渠道,7-11、全家等销售的81g哈根达斯冰淇淋售价仅26.8元,远低于门店100g/49元的价格。电商渠道折扣力度更大,经典六杯组合装单份仅21元,折扣超过五折。然而,尽管杯装和手持系列实现两位数增长,2025财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仍同比下滑3%。

三、国产品牌崛起,重塑冰淇淋市场格局

哈根达斯的市场萎缩,与国产冰淇淋品牌的强势崛起密不可分。近年来,波比艾斯、罗曼林、PANDA QUEEN等平价现制冰淇淋品牌快速扩张,以高性价比和“手工现制”概念吸引消费者。

  1. 平价现制品牌抢占市场
    • 波比艾斯:创立于2010年,门店数已达1200多家,仅次于DQ(1695家)。2023-2025年新增门店数分别为319家、703家、197家,扩张速度惊人。
    • 罗曼林:全国门店326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超140家。
    • PANDA QUEEN:门店数161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109家。
    这些品牌价格集中在10-20元区间,远低于哈根达斯,并通过“现烤华夫饼”“手工冰淇淋”等概念强化差异化优势。
  2. 茶咖品牌跨界布局
    蜜雪冰城旗下子品牌极拉图以“2元冰淇淋”起家,2023年将gelato单球价格压至5-6元,目前已在全国开出50家门店。甜啦啦、茶颜悦色、库迪咖啡等品牌也纷纷增加冰淇淋业务,售价普遍在10元以内,凭借门店覆盖优势抢占市场。

四、未来展望:哈根达斯何去何从?

面对国产品牌的围剿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出售门店可能是其调整战略的一部分,但未来仍需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1. 强化线上与便利店渠道:继续扩大商超、电商等分销网络,降低运营成本。
  2. 产品创新与本土化: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如茶饮风味冰淇淋。
  3. 高端市场细分: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强化“体验式消费”,如开设主题门店或联名款产品。

结语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折射出消费升级背景下高端品牌面临的挑战。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本土化策略快速崛起,而茶咖品牌的跨界布局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未来,哈根达斯能否扭转颓势,取决于其能否适应市场变化并找到新的增长点。红餐网将持续关注这一市场的动态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