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网约车停车场”疯狂绕圈”真相大白:驾驶员情绪失控所致 非车辆故障引关注

事件回顾:黑色比亚迪汉停车场内绕行40圈引热议

2025年7月24日中午,一段拍摄于成都天府机场附近大型停车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画面中,一辆黑色比亚迪汉新能源网约车以固定轨迹持续绕圈行驶,全程约40圈,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清晰可闻。现场围观者拍摄的视频显示,车辆转弯时略有减速,但直线行驶阶段明显加速,且始终无其他人员干预,引发网友对”比亚迪车辆失控”的猜测。当日14时许,”比亚迪失控”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短时间内突破千万,大量网民围绕”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系统故障””电池安全”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官方通报还原真相:驾驶员情绪失控人为操作

面对舆论风暴,四川机场公安于当日16时发布权威通报,揭开了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据警方调查,涉事车辆驾驶员蒋某(男,40岁)系某网约车平台司机,当日中午因长时间无法联系到预约前往成都的乘客,情绪逐渐焦躁。为发泄压力,蒋某在未搭载其他乘客的情况下,独自驾车进入机场公共停车场,并通过反复绕圈行驶的方式宣泄情绪。

通报明确指出:“经现场勘查与技术检测,涉事车辆全程由驾驶员手动操控,转弯减速、直线加速的操作特征符合人为驾驶行为;经酒精与毒品检测,排除蒋某酒驾、毒驾嫌疑;车辆机械性能与电子系统经初步检查未发现异常。” 目前,警方正对蒋某的情绪管理失当行为作进一步调查,后续将根据相关法规作出处理。

技术分析:比亚迪汉的”失控假象”为何产生?

尽管官方已排除车辆故障可能,但公众对比亚迪汉在极端操作下的表现仍存疑问。记者采访多位汽车工程师后了解到,涉事车辆在绕圈过程中呈现的”转弯减速、直线加速”特征,恰恰是驾驶员主动控制的结果。

“新能源车的电门响应速度确实比传统燃油车更快,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会自主加速。”某自主品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分析称,比亚迪汉搭载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虽具备车道保持功能,但需驾驶员主动开启且全程监测方向盘操作,”若未激活辅助驾驶模式,车辆完全依赖驾驶员手动控制转向与油门。视频中车辆持续沿固定路线绕圈,说明驾驶员始终握持方向盘并通过油门踏板调节速度,这与系统失控导致的无意识绕行有本质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汉的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刺耳声响,实为长时间高速绕圈导致轮胎单侧磨损加剧所致。”这种操作会对轮胎、悬挂系统造成额外负荷,但短时间内不会引发机械故障。”工程师强调,普通消费者无需因个别案例对新能源车安全性产生过度担忧。

行业反思:网约车司机心理健康管理亟待加强

此次事件虽系驾驶员个人行为所致,却为网约车行业敲响警钟。记者从多家网约车平台了解到,目前司机与乘客的联络主要依赖APP内置通讯系统,若乘客未及时接听电话或取消订单,司机往往只能通过平台客服间接沟通,效率较低且容易引发焦虑。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乘客临时取消订单或联系不上的情况,平台虽然有补偿机制,但长时间等待仍会影响收入和工作状态。”成都某网约车司机坦言,行业内普遍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渠道,”遇到极端情况时,司机可能因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

对此,交通运输行业专家建议,平台应建立更完善的司机心理支持体系:”例如增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优化订单匹配规则以减少空驶等待时间、定期开展驾驶员心理健康培训等。”同时呼吁司机群体主动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避免将个人压力转化为危险驾驶行为。

比亚迪官方回应:技术可靠 安全监测持续升级

作为事件焦点品牌,比亚迪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品牌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涉事车辆为常规网约车运营车辆,经初步核查未发现车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比亚迪始终将用户安全置于首位,所有量产车型均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与质量把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比亚迪汉作为品牌旗舰车型,搭载了包括ESP车身稳定系统、胎压监测、自动紧急制动等在内的多项主动安全技术。针对新能源车常见的电子系统故障问题,比亚迪在2024年已全面升级车机系统的故障自检功能,可通过云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并预警潜在风险。

“我们将持续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逻辑,并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比亚迪方面表示,未来将与网约车平台合作,探索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异常驾驶行为并及时干预。

网友热议:理性看待技术发展与人为因素

事件真相公布后,舆论逐渐回归理性。多数网友认为,此次事件是”人祸而非车祸”,呼吁公众勿因个别案例否定新能源车技术发展:”驾驶员情绪管理比车辆技术更重要””支持警方严查网约车司机心理健康””新能源车本身没有原罪,关键还是使用的人”。

也有部分网民对停车场安全管理提出质疑:”大型公共停车场是否应设置限速或监控干预机制?””遇到类似危险驾驶行为,现场为何无人及时制止?”对此,成都天府机场管理部门回应称,将加强停车场巡逻频次,并研究增设智能监测设备以预警异常车辆行为。

安全驾驶需技术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

此次比亚迪网约车”疯狂绕圈”事件,最终被证实为一场由人为情绪引发的闹剧,却折射出新能源时代下技术信任、职业压力管理与社会公共安全的多重命题。对于车企而言,持续提升产品可靠性是根基;对于网约车平台,完善司机保障体系与心理疏导机制刻不容缓;而对于每一位道路使用者,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同样是守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正如网友所言:”技术可以不断进步,但对生命的敬畏永远不能松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