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刑释人员招聘名额”到系统性帮扶
2025年8月8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宣布,新乡第三家门店招聘约1000人时,将拿出2%(约20人)的名额面向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并计划将其中20%的名额(约200人)留给新疆、西藏地区的退伍边防军人。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引发公众对“企业是否应招聘刑释人员”的广泛讨论。

仅仅一周后(8月14日),于东来进一步公布了针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涵盖对过往犯罪的反思、自我价值的认知、未来生活的规划三大维度,旨在通过结构化面试帮助刑释人员深入剖析自身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如何避免犯罪”的思考。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胖东来在社会责任与人本管理上的创新,也为刑释人员的社会融入与职业重建提供了系统性支持。
面试题解析:从“反思犯罪”到“规划未来”的三重考察
胖东来的刑释人员面试题并非简单的“走过场”,而是围绕**“反思—认知—规划”**的逻辑链,帮助应聘者重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其回归社会提供可行路径。
1. 第一部分:反思犯罪原因,寻找正确解决方法
核心问题: “你为什么犯事?如果重来一次,你会如何正确解决?”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应聘者直面自己的过去,而非回避或掩饰。胖东来希望他们:
- 分析犯罪动机(如冲动、经济压力、认知偏差等);
- 思考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法律途径、求助社会资源、情绪管理);
- 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于东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一设计不仅是为了帮助刑释人员自我反思,也希望让更多普通人从中借鉴,避免因类似问题误入歧途。
2. 第二部分: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优劣势
核心问题: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品格、技能和生活能力?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许多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时面临自我认同危机,要么过度自卑,要么仍带有过去的不良习气。胖东来希望通过这一问题,帮助他们:
- 客观评估自身能力(如技术特长、生活技能);
- 认清性格弱点(如冲动、缺乏自律);
- 找到适合的职业方向(如体力劳动、技术岗位等)。
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企业筛选合适的候选人,也能让应聘者更清晰地规划未来职业路径。
3. 第三部分:规划未来生活,设定精神、工作与生活目标
核心问题: “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精神追求、工作目标和生活状态是什么?”
胖东来希望刑释人员不仅找到一份工作,更能重建积极的人生观。因此,面试会考察:
- 精神层面(如是否愿意改过自新、是否有责任感);
- 工作层面(如职业目标、学习意愿);
- 生活层面(如家庭关系、财务规划)。
通过这一环节,企业可以评估应聘者是否具备长期稳定就业的潜力,而应聘者也能更清晰地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胖东来的社会责任实践:从招聘到帮扶的完整闭环
胖东来的刑释人员招聘计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长期的社会责任思考,并配套了一系列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真正融入社会。
1. 招聘策略:从中轻度犯罪开始,逐步扩展
胖东来坦言,由于经验有限,初期仅招聘中轻度犯罪的刑释人员(如经济犯罪、轻微暴力犯罪),未来再逐步考虑中重度犯罪者。这一策略既体现了企业的谨慎,也确保了招聘的可行性。
2. 培训体系:教导如何阳光面对社会
胖东来计划推出针对性培训,内容包括:
- 心理辅导(帮助刑释人员克服自卑、焦虑);
- 法律教育(强化守法意识);
- 职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3. 就业创业基金:初期投入千万,未来或达亿元
胖东来将设立专项基金,初期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未来可能提升至亿元规模,用于:
- 支持刑释人员创业(如小额贷款);
- 提供就业补贴(如试用期工资保障);
- 长期职业发展支持。
社会争议与胖东来的回应
1. 争议:企业是否应承担“改造罪犯”的责任?
部分网友质疑:“企业是否应该招聘刑释人员?会不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安全?”但胖东来认为:
- “人性本善”,许多刑释人员只是曾走错路,值得重新机会;
- “社会应减少歧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支持。
2. 政府态度:企业自主权,但需合规
新乡市人社局回应称:“招聘信息是企业的自由,具体情况可咨询胖东来。”这意味着,只要符合劳动法规定,企业有权自主决定招聘对象。
胖东来模式:高待遇+人性化管理的成功启示
胖东来之所以能推行这一创新计划,与其高员工待遇和人性化管理体系密不可分:
- 员工平均月薪9000元,远高于行业水平;
- 管理层和技术岗年薪可达70万元;
- “超市小时工”标识工服等细节管理,体现对员工的尊重。
这种“高福利+社会责任”的模式,不仅让员工更有归属感,也让企业有底气尝试更具挑战性的社会项目。
胖东来的实验,能否成为社会包容的样本?
胖东来的刑释人员招聘计划,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次社会包容性就业的探索。通过结构化面试、系统培训、资金扶持,胖东来试图构建一个**“犯罪者—求职者—社会贡献者”**的转化路径。
如果这一模式成功,它可能成为中国企业管理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新范式,甚至推动更多企业关注刑释人员的就业问题。正如于东来所说:“让曾经走过弯路的人,也能成为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