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困境反转后的战略跃迁,长期价值或被严重低估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东方甄选近期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年前,俞敏洪还在苦苦恳请投资者给予更多时间,而如今,东方甄选却让资本市场陷入疯狂。过去一个月,其股价如旱地拔葱般飙涨一倍还多,然而,这或许仅仅只是开始,东方甄选的真实价值可能远超当前的市场认知。

基本面困境反转:走出阴霾,奠定反弹基础

东方甄选此轮行情的启动,根源在于基本面的困境反转。7月30日新东方发布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东方甄选的经营状况变化。2025财年下半年(2024年12月至今年5月),东方甄选营收约2.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6亿元),经营利润约6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471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财年上半年(2024年6月至11月),董宇辉和“与辉同行”脱离东方甄选初期,公司经营亏损达15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亿元)。

华西证券的测算进一步揭示了其经营利润的恢复趋势。到FY2025Q4(2025年3 – 5月),东方甄选单季经营利润已恢复到约7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167万元),Non – GAAP营业利润约人民币0.79亿元。从营业利润率来看,FY25Q1 – Q4分别为 – 8% / – 1% / 3% / 7%,边际改善十分显著。这表明东方甄选已逐渐从董宇辉离开的阴霾中走出,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为其股价反弹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前途可期:从主播驱动到产品驱动的商业版图重塑

市场真正看重的,是东方甄选在危机倒逼下的转型前途。俞敏洪最初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产品科技企业,而董宇辉的异军突起虽带来了巨大流量和财富,但也打乱了这一节奏,制约了战略构想的推进。如今双方分开,俞敏洪得以放下包袱,重新聚焦于自己的规划。

过去一年,东方甄选在自营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23年11月底到2024年11月底,SKU自营产品从不到300款增长到600款,预计目前这一数据又有大幅提升。今年6月上线的首款自营卫生巾,全网开售两天就销售了18万单、120万包,仅抖音平台销售额就预估高达2000万元。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东方甄选自营品GMV销售占比已达39%,自营品毛利率也从2024下半财年的10%大幅提升到2025上半财年的21%。

东方甄选正从过去主播和流量驱动的模式,快速转变为产品驱动的模式,一个新的商业版图和发展模式逐渐成形。这种转型所带来的前途和想象力,是主播个人无法提供的,也是市场对其未来看好的重要原因。

顺应零售变革:独特优势助力突围

中国零售市场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传统商超发展低迷,单纯追求效率和低价的电商增长也逐渐放缓。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31%,直播电商渗透率同比增长7.52%,均呈现降速趋势。而以选品能力和性价比为支撑的新零售却发展势头良好,山姆、Costco等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山姆中国整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付费会员数突破900万,而两年前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60亿和400万。

本土企业虽纷纷入局新零售,但大多未能成功。盒马近日宣布关闭所有会员店,其原因主要在于研发型供给和规模效应两方面。山姆以产品经理视角选品,联合头部供应商优化设计产品,且有强大团队支撑;沃尔玛的体量使其具备全球领先的规模效应和强大的供应链控制能力,成本压缩到极致,国内企业短期内难以匹敌。

相比之下,东方甄选具有独特的优势。俞敏洪明确不建线下门店,借助线上流量优势促成交易,通过线下前置仓快速配送,节约运营成本,有利于完成商业闭环。新东方在C端长期的影响力以及东方甄选前几年积累的巨量关注,使得只要自营选品跟得上,订单就有回流的可能,这是传统商超所不具备的优势。

“自营选品 + 流量优势和品牌影响 + 相对即时的配送”,若这套体系能够打磨成熟,东方甄选有望在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对于俞敏洪和东方甄选而言,董宇辉的离开或许并非坏事。主播中心化的模式难以长久,而转型做供应链和产品,面对的是一个巨大且可持续成长的赛道。东方甄选作为本土企业,有机会凭借对中国消费者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深入了解,在这场竞争中实现突围。

俞敏洪在东方甄选2024财年中期财报电话会上的豪言壮语,展现了他带领团队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东方甄选在困境反转后踏上战略跃迁之路,其长期价值或许被市场严重低估。随着公司自营产品的不断丰富、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东方甄选有望在零售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从困境到辉煌的华丽转身,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投资者不妨给予东方甄选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见证其未来的成长与崛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