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滑坡:康师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025年8月11日,康师傅控股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降2.7%至400.92亿元,销售额蒸发超11亿元。其中,方便面业务收入下滑2.5%至134.65亿元,饮品收入下降2.6%至263.59亿元。细分来看,高价袋面(-7.2%)、果汁(-13.0%)、水(-6.0%)等核心品类均出现显著下滑,仅中价袋面(+8.0%)和干脆面(+14.5%)逆势增长。
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方便食品与瓶装饮料行业的集体焦虑。而外卖大战的持续升级,正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外卖大战:从“应急充饥”到“热食即时满足”的降维打击
1. 方便面:场景被替代,需求被分流
过去,方便面凭借“便捷+低价”的优势,牢牢占据旅途、加班、学生宿舍等“应急充饥”场景。然而,2025年春节至今,中国外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日均订单量从1亿单飙升至2.5亿单,美团峰值1.5亿单、淘宝闪购9000万单、京东外卖2500万单。
外卖平台的“30分钟送达”和“全品类覆盖”,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原本“泡面对付一顿”的需求,被“热食即时满足”取代。更关键的是,外卖市场的长期扩张趋势早已显现:
- 2019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首次超越方便食品行业;
- 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达1.63万亿元,是方便食品(预测值)的2.1倍;
- 2024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仅1240亿元,与外卖的差距扩大至13倍!
外卖渗透率从2017年的7.6%升至2023年的28.8%,覆盖近1/3的餐饮市场,5.92亿用户习惯于“手机点餐”,而非“泡面充饥”。
2. 瓶装饮料:现制茶饮的“降维竞争”
新茶饮的崛起进一步挤压瓶装饮料的市场空间。截至2025年4月,全国新茶饮门店突破30万家,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689亿元,其中中式新茶饮超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
更致命的是,外卖补贴大战催生了大量2-5元甚至0元的现制饮品,价格带直接对标中低端瓶装饮料。例如:
- 茉莉奶白在淘宝闪购上线首日售出30万杯,饿了么订单日均增3倍;
- 甜啦啦7月外卖营业额环比增长150%,美团订单量增幅超200%;
-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突破100万单,单店最高增幅230%。
与此同时,瓶装饮料在口味新鲜度、定制化(糖度、冰量、小料)、社交属性上均处于劣势。尽管康师傅尝试推出无糖茶、低糖饮品,但消费者心智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
健康化趋势:传统食品的“隐形杀手”
尼尔森IQ数据显示,55%的消费者愿意为“低糖/无糖”支付溢价,健康化、功能化成为饮品消费的主流趋势。康师傅的含糖茶饮(-6.3%)和果汁(-13.0%)营收下滑,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尽管康师傅已推出0油炸“鲜Q面”、无糖/低糖高纤饮品,并尝试创新口味(如长岛冰茶风味、劲凉薄荷),但消费者对“健康标签”的敏感度仍在上升,传统高糖、高油产品的吸引力持续减弱。
康师傅的困境:外部冲击与内部挑战并存
1. 外部环境:外卖+现制饮品+健康化的三重挤压
- 外卖:抢占了方便面的“应急场景”;
- 现制茶饮:替代了瓶装饮料的“日常饮用”;
- 健康意识:削弱了传统高糖、高油产品的竞争力。
2. 内部挑战:转型速度 vs. 消费需求变化
- 产品迭代:健康化转型需要时间,短期难以扭转业绩;
- 成本压力:原材料涨价、运营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 渠道效率:线上外卖、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冲击传统分销模式。
未来突围:传统巨头的战略调整方向
- 差异化竞争:强化“便捷+性价比”优势,聚焦下沉市场或特定场景(如夜宵、长途旅行)。
- 健康化深耕:加速无糖、低脂、高蛋白产品研发,提升消费者健康认知。
- 数字化升级:加强外卖平台合作,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 跨界合作:与茶饮品牌联名,或推出即热型方便食品,抢占新兴消费场景。
行业洗牌,谁主沉浮?
康师傅的业绩下滑,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挑战,更是整个方便食品与瓶装饮料行业的缩影。外卖大战、现制饮品崛起、健康化趋势,正在重塑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未来,谁能更快适应变化,谁才能在这场“生存游戏”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