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i模式”朋友圈”再扩容:宝骏或成新晋成员,年底首发15万级智驾SUV

导语
在鸿蒙智行”五界”新品密集发布的背景下,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另一重要板块——Hi模式迎来关键性突破。8月14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正与华为推进深度合作,计划采用Hi模式(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打造全新车型。若进展顺利,双方合作的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15万元级SUV有望于2024年底亮相。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华为智能汽车技术向15万-20万元主流市场进一步渗透,也折射出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新博弈。

六年合作再升级:从战略框架到技术共生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的渊源可追溯至2018年。彼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以其在5G通信、云计算及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助力柳州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转型。但此前的合作主要集中于车联网、车载系统等基础领域,未涉及核心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整合。

此次合作的升级,被视为双方从”浅层联姻”走向”技术共生”的关键转折。据知情人士透露,宝骏计划推出的新车型将直接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这是Hi模式的核心能力体现——通过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摄像头与算法组合,实现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道路智能驾驶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15万元级的定价区间,精准锚定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消费带,同时也填补了华为Hi模式在该价格带的空白。

“宝骏需要一款具备技术差异化的旗舰产品来重塑品牌形象,而华为则亟待通过规模化落地摊薄技术研发成本。”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双向需求促成了本次合作的落地。数据显示,华为乾崑智驾目前已搭载于阿维塔、问界等品牌,累计装车量突破100万辆,但在15万-20万元区间的渗透率仍较低。

Hi模式”朋友圈”扩张逻辑:技术下沉与市场细分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呈现多线并进态势,目前已形成三大合作模式:

  1. 零部件供应模式(引望主导):提供标准化的芯片、传感器等硬件;
  2. Hi解决方案模式(引望主导):输出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3. 鸿蒙智行模式(华为终端主导):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及营销,如问界、智界等品牌。

此次宝骏若采用Hi模式,意味着华为正将高阶智驾技术向非头部车企开放。与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深度操盘不同,Hi模式更强调技术赋能,主机厂保留更多自主权。例如,阿维塔作为Hi模式的代表品牌,虽采用华为全栈方案,但仍保持独立品牌运营与渠道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Hi模式的合作伙伴正在加速扩容。除宝骏外,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均已搭载相关技术,而近期曝光的Hi Plus模式(阿维塔与华为联合研发)更预示着技术合作的深化。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透露,双方联合团队规模已近千人,2026年将推出首款共创车型,并计划在2030年前扩展至17款产品,覆盖超跑、MPV等细分市场。

“华为通过差异化合作模式覆盖多元市场:鸿蒙智行聚焦高端溢价,Hi模式主攻主流价位,零部件供应则面向长尾客户。”前述分析师表示,这种分层策略既避免了品牌内耗,又能最大化技术商业价值。

市场竞逐:20万以下智能驾驶争夺战

华为此次牵手宝骏,背后是智能驾驶赛道竞争的白热化。随着特斯拉FSD入华预期增强、小鹏MONA系列低价入市,15万-20万元区间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该价格带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超35%,且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关注度同比提升40%。

对于华为而言,宝骏的加入将显著扩大乾崑智驾的用户基数。目前,搭载华为智驾技术的车型均价普遍高于30万元,而宝骏凭借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与下沉市场渗透力,有望将高阶智驾带入三四线城市。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销量数据显示,宝骏品牌终端触达网点超过2800个,其中县级市场覆盖率超过60%。

不过,挑战同样存在。一方面,15万元级车型的成本控制极为严格,如何在有限预算内实现智驾系统的性能平衡,考验双方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该价位车型的智驾功能可靠性要求更高,任何体验缺陷都可能影响华为技术口碑。

生态联动:尚界与鸿蒙智行的协同效应

在Hi模式扩张的同时,华为鸿蒙智行体系亦动作频频。最新消息显示,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第五界”尚界品牌进入渠道建设加速期,目前已吸引超1500家经销商报名,其中包括保时捷、沃尔沃等豪华品牌4S店的转型意向。首款车型尚界H5计划于9月上市,定位年轻化市场,主打高性价比智能座舱体验。

这种”多线作战”策略凸显华为的战略意图:通过鸿蒙智行树立高端标杆,借Hi模式覆盖主流市场,再以零部件供应渗透长尾需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近期发布会上强调:”智能驾驶技术不应是奢侈品,而应成为普惠功能。”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华为的多模式布局正在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科技公司提供核心技术,传统车企聚焦制造与用户运营,双方通过灵活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对于宝骏而言,此次合作不仅是产品力的跃升,更是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跳板;而对于华为,每新增一个合作伙伴,都意味着其技术生态版图的进一步扩张。

结语
当智能驾驶从概念走向普及,华为与宝骏的潜在合作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技术赋能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或是破解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随着年底首款车型的亮相,这场围绕15万元级市场的智能驾驶争夺战或将进入新阶段。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实惠的高阶智驾体验,已不再遥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