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6月10日,星巴克中国罕见宣布下调数十款非咖啡饮品价格,部分产品外卖价低至10元区间,逼近瑞幸、库迪等竞争对手。这一动作被视为星巴克应对国内咖啡茶饮市场激烈价格战的无奈之举。然而,仅靠非咖啡饮品的降价策略,能否帮助星巴克挽回市场份额?其核心咖啡产品价格依然坚挺,下沉市场突围仍面临挑战。

星巴克首度降价:非咖啡饮品成突破口
6月10日起,星巴克中国对旗下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非咖啡饮品进行调价,大杯平均降幅达5元。记者走访上海多家门店发现,线下咖啡类产品价格未变,但外卖平台已出现大幅折扣。淘宝闪购平台上一款“红茶拿铁”售价低至11元,叠加平台红包后,单杯价格甚至跌破10元。
星巴克中国表示,此次降价主要针对夏季热销的非咖啡饮品,后续是否调整咖啡价格尚未确定。然而,消费者对降价的感知并不强烈,部分网友认为降幅有限,难以与瑞幸、库迪等品牌的低价策略抗衡。
价格战白热化:星巴克被迫应战
国内咖啡茶饮市场的价格战已进入新阶段。瑞幸自2023年起推行“9.9元咖啡常态化”策略,库迪则推出“8.8元全场畅饮”,并延长补贴政策至2028年。外卖平台的加入进一步拉低价格,部分瑞幸产品叠加红包后单杯仅需5元。
奶茶行业同样陷入低价竞争。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通过高频推新和低价策略占据10-20元价格带,部分外卖饮品甚至低至1-5元。相比之下,星巴克的核心咖啡产品价格仍维持在30元以上,非咖啡饮品降价后仍高于多数茶饮品牌,难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业绩压力下的突围尝试
星巴克中国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和销售额均有所提升。然而,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扩张和消费复苏,而非价格策略的成功。相比之下,瑞幸、库迪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星巴克的市场份额仍面临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星巴克此次降价是应对竞争的被动之举。非咖啡饮品的降价意在争夺下午茶时段的市场份额,但核心咖啡产品价格依然坚挺,难以真正撼动瑞幸、库迪的优势。此外,星巴克在下沉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足,即便降价,其价格仍高于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难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营销乏力:联名策略难敌瑞幸
星巴克近年来尝试通过IP联名提升品牌吸引力,如与史努比、五月天等合作。然而,与瑞幸的“猫和老鼠”“线条小狗”联名引发的抢购热潮相比,星巴克的营销效果显得平淡。消费者对星巴克的联名活动反馈有限,未能形成现象级传播。
未来挑战:咖啡豆涨价加剧成本压力
咖啡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给行业带来成本压力,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星巴克若跟进咖啡产品降价,可能进一步影响盈利能力。如何在价格战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星巴克亟需解决的问题。
结语
星巴克此次非咖啡饮品降价,是其应对国内价格战的一次尝试。然而,仅靠部分产品的价格调整难以扭转市场格局。若核心咖啡产品价格依然坚挺,星巴克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力仍将受限。未来,星巴克是否会全面跟进降价?其品牌策略能否适应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些问题仍待观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