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勾结大学生套取国家数码补贴 每台转卖获利超300元 律师:或涉诈骗罪

2025年国家消费补贴政策升级,将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单件最高可享500元优惠。然而,这一惠民政策却被不法黄牛盯上,利用大学生身份套取补贴,形成灰色产业链。据调查,黄牛以“佣金”为诱饵招募大学生代购,转手倒卖赚取差价,单台利润可达300元以上。律师指出,此类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黄牛“拉人头” 大学生成“工具人”

据多位大学生反映,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或校园群发布“兼职”信息,以“轻松赚佣金”为噱头,吸引学生参与国补代购。一名参与过代购的学生透露:“黄牛会建群,群里几十人都是学生。他们提供购买链接,我们用自己的账号下单,收货后转交给黄牛,每单能赚50到100元佣金。”

然而,这种“兼职”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利益链。黄牛实际是利用学生的国补资格低价购买数码产品,再通过二手平台加价转售。例如,一台原价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享受500元补贴后售价4500元,黄牛转手可卖至4800元,扣除学生佣金后仍能获利200-300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黄牛甚至将Switch、PS5等游戏机纳入套利范围。一名学生表示:“黄牛说这些产品也能领补贴,减免200到700元不等,我们赚佣金,他们赚差价。”

规避监管 黄牛称“签收可代操作”

国家补贴政策通常要求消费者本人签收商品,以防止冒领。但黄牛对此早有应对之策。一名黄牛在社交群内声称:“签收都是唬人的,到时候把快递员电话给我,我跟他沟通就行。”记者暗访发现,部分黄牛会安排“线人”冒充收件人,或直接与快递员协商代签,以此绕过监管。

记者尝试以学生身份参与代购,发现整个流程极为简单:黄牛提供购买链接,学生下单后,黄牛远程指导快递员更改签收人信息,最终商品直接流入二手市场。一台原价4000元的手机,补贴后售价3500元,黄牛转手可卖至3800元,扣除学生佣金后仍能获利200-300元。

律师警示:或涉诈骗罪 最高可判刑

针对此类行为,法律专家表示,黄牛利用他人身份套取国家补贴,本质上属于欺诈行为。北京某律师事务所李律师分析称:“如果黄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国家补贴资金,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也可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拘留或罚款。”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也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监管部门回应:将严查违规行为

针对黄牛利用大学生套取补贴的现象,国家补贴政策执行部门表示,已注意到相关问题,并将加强审核力度。一名工作人员透露:“我们正在优化身份验证机制,未来可能要求补贴领取者提供更多证明材料,如学生证、人脸识别等,以防止冒用。”

同时,教育部门也呼吁大学生提高警惕,切勿因小利参与违法行为。“代购补贴产品看似轻松赚钱,但一旦被发现,不仅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某高校辅导员提醒道。

结语

国家补贴政策本意是惠民利民,但黄牛的介入却让政策变了味。大学生应增强法律意识,拒绝参与此类“兼职”,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监管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堵住漏洞,确保补贴真正惠及目标群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