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理想汽车接连遭遇舆论危机:先是江苏连云港交警发布的违停随手拍视频因涉及理想汽车引发25万点赞、百万级互动的”评论区沦陷”现象,随后CEO李想公开指控某竞品品牌操控水军抹黑理想,称”每一次新车上市都伴随黑公关攻势”。这场由交通违规引发的舆情风暴,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竞争中暗流涌动的”黑公关”产业链。

一场违停照片引发的”网络围攻”
8月7日,连云港交警官方账号例行发布一则”违停随手拍”短视频,画面中一辆未明确标注品牌的理想车型(后网友根据车型轮廓推测为理想L9)因违规停放被记录。这本是交警部门常规的普法宣传内容,但因其当日25万点赞、10万+评论的异常热度迅速出圈。
评论区沦为”舆论战场”:
- 支持派:部分网友借题发挥,调侃”理想车主素质差””豪车更该守规矩”,甚至有人艾特理想法务部要求”管管车主”;
- 反击派:大量理想用户及粉丝反驳称”交警视频故意突出理想车标””评论区被水军渗透”,质疑事件背后有组织推手;
- 阴谋论者:有网友发现该视频点赞量远超交警账号日常内容(此前视频平均互动量仅数百),结合近期理想频遭负面舆情,推测为”针对性炒作”。
尽管交警部门未明确提及品牌,但舆论的”靶心”显然对准了理想汽车。类似场景似曾相识——此前理想MEGA上市时曾因造型争议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而此次违停事件再次成为情绪宣泄口。
李想正面硬刚:已锁定”幕后黑手”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情,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直言:”最近网上黑我们的手段越来越low,但每一次都有同一个幕后品牌在操控。”他回顾了理想历次新品发布时的舆论战:
- L9时期(2022年):上市前被造谣”订单造假””即将倒闭”;
- MEGA时期(2024年):因车型设计争议遭集中嘲讽”殡葬车””移动灵车”;
- i8时期(2025年):新车预热阶段再现大量水军负面评论。
“这次我们清楚知道是哪个品牌在背后搞鬼,”李想强调,”尽管对方隐藏很深,但手法依然是雇佣专业水军机构,通过集中发帖、引导评论区、制造话题等方式抹黑。”不过,他并未直接点名具体竞品,仅暗示为”同一批专业机构在不同战役中反复出现”。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李想所指或为近期与理想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品牌——如蔚来、小鹏等传统新势力,亦或是华为问界、小米SU7等跨界挑战者。此前网络上曾流传”某品牌每月投入数百万打压理想”的传闻,但均未获官方证实。
黑公关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的”隐形战场”
此次事件折射出新能源车企竞争的残酷性。据《2024中国汽车行业舆情报告》显示,近三年针对新势力的网络谣言中,超60%涉及恶意抹黑产品安全性、车主素质及企业道德,而其中相当比例被证实为有组织的水军行动。
常见黑公关手段包括:
- 集中式负面评论:在社交媒体、评测视频下批量发布诱导性言论;
- 伪造车主投诉:编造”电池自燃””车机卡顿”等虚假案例;
- 碰瓷式营销:借竞品车型设计、功能争议煽动对立情绪;
- 利用公共事件带节奏:如本次违停照片被刻意关联品牌标签。
理想汽车并非唯一受害者。此前比亚迪曾被造谣”刹车失灵致死”,蔚来遭遇”数据泄露勒索”风波,特斯拉则长期陷入”刹车门”舆论泥潭。一名不愿具名的车企公关负责人坦言:”现在新车上市前,预算的10%-15%都得预留应对黑公关。”
行业反思:如何破解”抹黑式竞争”?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舆论战,多方呼吁建立更健康的竞争环境:
- 平台责任:社交媒体需加强水军识别技术(如连云港交警视频评论区可引入AI过滤异常账号);
- 法律震慑:2023年国家网信办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但取证难、量刑轻等问题仍存;
- 车企自律:头部企业应避免陷入”以黑制黑”恶性循环,理想此次公开指控虽解气却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 消费者教育:公众需提升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勿被情绪化言论裹挟。
结语
从连云港一条普通违停视频引发的百万级互动,到李想直指竞品操控舆论的强硬表态,理想汽车的遭遇绝非孤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黑公关”已成为比技术迭代更隐蔽的战场。如何平衡商业竞争与商业道德,不仅是理想一家企业的课题,更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命题。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强者,应该用产品说话,而不是用键盘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