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菜单”刺痛游客心:198元与298元的价差背后,诚信才是文旅行业最长久的”招牌”

事件回顾:一顿火锅揭开的价格歧视

2025年8月1日,一则短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博主曝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元牛门焰传统涮火锅店”,以”阴阳菜单”区别对待本地人与游客——同款”羊围脖肉卷”,本地人只需198元,而外地游客却被收取298元。这一价格差异迅速点燃舆论,网友直呼:”这是明晃晃的宰客!”

8月2日,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立案调查。经核实,该店不仅存在针对不同客源群体的差异化定价(即”阴阳菜单”),还被举报存在”缺斤短两”等计量违规问题。8月12日,官方通报最终结果:涉事火锅店因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被处以警告及10万元罚款,且已全额缴纳罚款。尽管处罚结果已出,但事件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

“阴阳菜单”为何屡禁不止?背后的利益驱动与监管漏洞

“阴阳菜单”并非新鲜事物。从三亚海鲜店的”时价”陷阱、大理古城”专坑游客”的咖啡店,到此次呼伦贝尔的火锅店,此类事件在旅游行业屡见不鲜。其背后本质是一种”宰客经济”思维——商家将游客视为”一次性客户”,通过信息不对称谋取短期暴利。

1. 利益驱动:游客成”待宰羔羊”

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游客往往对当地物价缺乏认知,且行程紧凑不便维权。商家正是利用这种信息差,通过设置”外地人高价套餐””隐藏菜单””模糊标价”等手段变相涨价。例如,此次事件中,本地人熟悉的”羊围脖肉卷”以常规定价销售,而对外地游客则抬高价格,若非博主曝光,多数游客直至结账时才发现”被套路”。

2. 监管滞后:违法成本低、取证难度大

尽管《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欺诈消费者”,但在实际执行中,监管仍面临两大难题:

  • 隐蔽性强:许多商家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菜单”看人下菜”,仅通过口头推荐或隐蔽摆放高价菜单,监管人员难以直接取证;
  • 处罚力度不足:此前部分案例中,商家即使被曝光,罚款金额可能仅为数千元,与其非法所得相比微不足道,难以形成震慑。

此次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开出10万元罚单,虽体现出执法力度的提升,但此类事件的”后知后觉”仍暴露出日常监管的不足——若非博主主动曝光,问题或许长期潜伏。

“阴阳菜单”伤害了谁?透支城市信誉的”慢性毒药”

表面看,”阴阳菜单”是商家与游客的”价格博弈”,实则是对整个地区文旅产业的致命伤害。

1. 游客体验受损,信任崩塌

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口碑”。当游客满怀期待前往某地游玩,却因被”套路消费”而感到愤怒与失望,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其个人行程,更会通过社交媒体扩散,形成”一人被宰,千万人避雷”的连锁反应。正如网友评论:”谁愿意花钱买气受?这样的地方谁还敢来第二次?”

2. 城市形象抹黑,文旅产业受创

一个景区、一座城市的形象,是由无数细节堆砌而成的。从哈尔滨因”宠粉式服务”成为冬季旅游顶流,到淄博烧烤凭”真诚待客”火遍全国,这些成功案例证明:诚信经营才是文旅经济的”金字招牌”。反之,若”宰客”现象频发,游客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将大打折扣。此次火锅店事件后,已有网友调侃:”去呼伦贝尔看草原可以,但吃饭得先查好攻略防坑。”这种标签一旦贴上,对当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无疑是沉重打击。

破局之道:从”重拳处罚”到”长效治理”的转型

要根治”阴阳菜单”乱象,仅靠事后罚款远远不够,需构建”监管前置+技术赋能+全民共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1. 监管部门:常态化巡查+智慧监管

  • 加强日常抽查: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景区周边餐饮、特产店等重点场所,定期开展”明码标价””计量准确”专项检查,对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异化定价行为”零容忍”;
  • 推广透明厨房与电子菜单:要求商家使用统一标价的电子点餐系统,禁止”口头报价””隐藏菜单”,让价格公开可查;
  • 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的商家纳入信用惩戒体系,限制其经营许可,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2. 技术赋能:借助大数据识别异常行为

通过消费数据分析游客与本地人的消费差异,若某商家对特定群体(如外地身份证、非注册会员)长期存在高价交易记录,系统可自动预警,辅助监管部门精准执法。

3. 全民参与:鼓励举报+媒体监督

  • 畅通投诉渠道:设立24小时旅游投诉热线,并通过小程序、景区二维码等方式方便游客快速反馈问题;
  • 奖励举报行为:对提供有效证据的市民或游客给予现金奖励,激发社会监督积极性;
  • 媒体曝光典型案例:通过舆论压力倒逼商家自律,形成”不敢宰客”的行业氛围。

4. 商家自律:诚信才是长久生意经

商家需明白:游客并非”冤大头”,一次高价或许能获利,但口碑崩塌意味着永远失去回头客。正如一位资深旅游业者所言:”把游客当家人,游客才会把你的城市当故乡。”只有以真诚服务赢得信任,才能实现客流与利润的双赢。

结语:文旅产业的未来,藏在每一份”公平”里

从”草原明珠”呼伦贝尔到全国各大景区,”阴阳菜单”事件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旅游市场中的急功近利,也提醒我们:文旅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价格的”内卷”,而是服务的”升级”与信任的”沉淀”。

对于商家而言,与其琢磨如何”套路”游客,不如思考如何用特色菜品、优质服务留住人心;对于城市而言,守护好每一位游客的体验,就是在守护自己的未来。毕竟,没有人会永远为”不公平”买单,但所有人都会为”真诚”奔赴。

愿”阴阳菜单”彻底成为历史,愿每一座城市都能以诚信为招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