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今年的 Q2 财报,比任何时候都惹人注目。
毕竟,这不仅是腾讯音乐砸下近 200 亿收购喜马拉雅后的首份 “整合答卷”,更是其市值暴涨 1100 亿元、首次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 TOP 10 后,亮出的首张 “实力名片”。

这两个头儿,腾讯音乐势必都想开好,而按照腾讯音乐自己的表述,它似乎如愿以偿了。
财报显示,二季度腾讯音乐 “实现了坚实的高质量增长”:营收同比增长 17.9% 至 84.4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33.0% 至 26.4 亿元。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 17.1% 至 43.8 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 6.3% 至 1.244 亿,单用户月均收入(ARPPU)从 2024 年同期的 10.7 元增长至 11.7 元。
不仅如此,腾讯音乐还在财报中高调披露,其超级会员数量近期已突破 1500 万,创下新里程碑。
然而,由表及里,我们在这条 “坚实” 的增长曲线里还是能品出不少 “真滋味”。
更关键的是,收购喜马拉雅后被寄予厚望的音频生态协同效应,在本季度尚未显现清晰路径。而支撑其跻身市值 TOP10 的 “音乐付费故事”,能否在 “鲶鱼” 搅动的行业竞争中持续讲透、讲深,同样是这份财报最该被追问的核心。
音乐盛夏,借力打力
8 月 11 日,腾讯音乐 Q2 财报披露的前一天,里昂发布报告称,其第三次音乐调查结果再次夯实了自己对中国在线 / 离线音乐娱乐市场的正面看法,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超级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以及良性的竞争格局,都支持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前景。
基于此,里昂不仅将腾讯音乐美股目标价从 20 美元上调至 25 美元,H 股目标价从 77.7 港元上调至 97.1 港元,也将网易云音乐目标价由 250 港元抬升至 297 港元。
简而言之,不只是腾讯音乐,整个在线音乐赛道都迎来了一波估值重塑。
开年至今,网易云音乐在资本市场上的存在感同样一路飙升。截至 8 月 12 日收盘,其股价报收 260 港元 / 股,虽然与近期高点相比有所回落,但年内涨幅仍高达 127.67%,市值也攀上了近年新高。
至于为什么腾讯音乐能在这波行情中成为市场更坚定的 “押注对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亲自添旺的两把 “火”—— 收购喜马拉雅与入股韩国 SM 娱乐。
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24 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5.4 亿人,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 5688.2 亿元,预计 2029 年将进一步扩张至 7400 亿元。
音频市场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增长沃土,作为长音频领域的头部玩家,喜马拉雅在有声书、播客、知识付费等板块又构建了完整的内容生态,且坐拥庞大用户基础。这意味着其与腾讯音乐的整合,天然具备切入增量市场的潜力。
花旗在 7 月研报中也明确表达了对腾讯音乐最新音乐订阅计划的乐观预期,并表示,喜马拉雅的加入将显著提升腾讯音乐的整体内容供给厚度,使其可以通过提高超级 VIP 会员转化率和广告收入潜力等路径,直接强化自身变现能力。
另一边,腾讯音乐以场外大宗交易方式成为韩国 SM 娱乐第二大股东,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其在韩娱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以强势姿态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版权库,给网易云音乐制造了压力和焦虑。
7 月 31 日,话题 #网易云音乐起诉韩国 SM 娱乐 #冲上微博热搜。公告显示,该案件计划于 8 月 6 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市场向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越往后的增长越是一个较劲的过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里昂虽上调了网易云音乐的目标价,却将其评级从 “高度确信跑赢大市” 下调至 “跑赢大市”。
重仓版权,“提纯” 不易
从行业底层逻辑来看,无论腾讯音乐还是网易云音乐,其当前的向上长期想象力很大程度都依赖音乐付费市场的成熟,而用户为音乐付费的本质,是为以版权为核心的优质内容及衍生服务买单。
更直接地说,听歌永远是刚需。
基于此,平台若想撬动用户更强的付费意愿,就必须在更高质量、更独家的内容上持续深耕,而这些从来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4 年,腾讯音乐全年版权总支出破 50 亿元,占在线音乐服务收入的 17.6%。其中,仅为续签周杰伦音乐版权便投入 5.7 亿元,占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 3.7%。到了今年,其不仅斥资 12.9 亿元成为韩国 SM 娱乐的第二大股东,还首次与 The Black Label 与 H MUSIC 达成合作,以此持续巩固在韩国流行音乐领域的内容优势。
从财报数据来看,腾讯音乐的投入没有打水漂,确实换来了实打实的回报。但与此同时,一些此前被增长光环掩盖的问题,也在愈发清晰地浮出水面。
截至今年 Q2 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已连续 15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基本盘持续萎缩的态势已然坐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增长也全面显出疲态:2024 年 Q2 季度至 2025 年 Q2 季度,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环比净增分别为 350 万、200 万、200 万、190 万、150 万,呈阶梯式下滑;不仅如此,本季度单用户月均收入环比仅微增 0.3 元,增长动能明显不足。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 “成果”,还是在腾讯音乐对账号共享祭出重拳后的背景下取得的。
与之呼应,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转化率已经接近 30%,继续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
可以预见,接下来,腾讯音乐的 “提纯” 之路恐将步步荆棘。
“鲶鱼” 搅动,腾讯音乐何以稳市?
内忧待解,腾讯音乐在在线音乐赛道面临的 “外患” 也在持续加剧。
据 QuestMobile 2025 半年度 APP 用户规模增长榜单(MAU 千万级)显示,截至今年 6 月,汽水音乐月活规模同比增长态势近乎翻倍,以 9922.33 万直逼亿级大关。与之呼应,截至稿前,汽水音乐在 Apple store 免费 app 排行榜上位列第 6,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旗下 “拳头产品” QQ 音乐、酷狗音乐分别位于第 67、第 73、第 92。
很明显,汽水音乐已经超越 “变量” 范畴,急速成长为改写游戏规则的破局者。
与此同时,字节系的另一张牌 —— 番茄畅听音乐版同样表现生猛,6 月月活同比增长 49.52% 至 3291.41 万,较去年 12 月短短半年内便新增近千万用户。
在此背景下,腾讯音乐想在市值暴涨千亿后稳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显然无法仅依赖音乐付费这一条路径。当务之急,是必须加紧围绕 “新增长故事” 展开更具突破性的情节书写。
但,被寄予厚望的喜马拉雅真能担起重任?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早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字节跳动旗下长音频 APP 番茄畅听的月活跃用户数就已超越喜马拉雅(8300 万),达 9600 万。而在最新公布 QuestMobile 2025 半年度 TOP50 赛道用户规模 NO.1 App 排行榜上,番茄畅听更是以 9681.36 万的 Q2 季度平均月活,稳稳占据有声听书赛道头把交椅。
“汽水音乐 + 番茄畅听”VS“腾讯音乐 + 喜马拉雅”,这场较量显然已超越单一产品的竞争,演变成了一场生态能力的终极比拼。
前者凭借字节生态的流量灌溉与算法优势,一边用汽水音乐在在线音乐领域撕开付费壁垒,一边以番茄畅听在长音频赛道蚕食市场份额,形成 “音乐 + 有声” 的协同攻势;而后者虽手握版权与内容积累,却在字节系的凌厉攻势下变得有些被动,与喜马拉雅的化学反应也还需要时间激发。
高处不胜寒,此刻的腾讯音乐想必深有体会。
所幸,资本对腾讯音乐的信任仍在延续。Q2 季度报公布当天,腾讯音乐美股股价报收于 22.700 美元 / 股,涨 2.58%,市值 351.60 亿美元;H 股报收于 88.300 港元 / 股,涨 1.67%%,市值 2735 亿港元。
只是,任何信任都需要持久支撑,这场生态较量的终局,也从来不取决于一时的市值涨跌,而在于能否让 “音乐 + 有声” 的生态势能转化为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 这,才是腾讯音乐稳住市场的终极答案。
只是,任何信任都需要持久支撑。这场生态较量的终局,也从来不取决于一时的市值涨跌,而在于能否让 “音乐 + 有声” 的生态势,真正转化为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 这,才是腾讯音乐稳住市场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