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盛夏,北京物美超市的一场变革,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旗下 6 家门店华丽转身为 “物美超值” 硬折扣店,这场转型,从门店规模到商品种类,都堪称一场大刀阔斧的革新。曾经上千平方米的大卖场,如今 “瘦身” 至 800-1000 平方米,商品种类也从原本的琳琅满目锐减至 1300 种以内。

走进 “物美超值”,一股简约而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蔬果不再被精心摆放在精致货架,而是直接装在筐里,随意却又带着几分接地气的亲切;工厂直供的纸箱被粗放地放置在质朴的货架上,取代了以往复杂精致的商品陈列。在这个看似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购物空间里,却隐藏着零售业变革的巨大能量。
最让人惊叹的,当属商品价格。5 块 5 一箱(12 瓶)的自营品牌饮用水,每瓶价格竟低至不足五毛钱;一提 12 瓶的怡宝瓶装水,售价也不过 9 块 8,相比电商平台都有着明显优势;就连一向以高端形象示人的 “水中贵族” 百岁山,在这里也放下身段,仅售 1 块 9 毛 8。这样的价格,仿佛让人穿越回了物价低廉的过去,也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硬折扣店的魅力所在。
硬折扣崛起,消费风向转变
物美超值的出现,绝非偶然,它只是当下中国硬折扣零售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风云变幻,硬折扣零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盒马在历经多种业态探索后,将社区平价硬折扣店盒马 NB 列为战略重点之一;美团旗下的 “快乐猴” 门店正如火如荼地装修,筹备着在零售市场大展拳脚;京东也不甘落后,宣布 8 月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一口气开出 5 家折扣超市。一时间,零售巨头们纷纷入局,硬折扣赛道变得热闹非凡。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零售联合会发布的 2024 年度 “全球零售 50 强” 榜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折扣企业的强劲势头。榜单前 5 名中,竟有 3 家折扣企业赫然在列,分别是 Schwarz(施瓦茨)、Aldi(奥乐齐)、Costco(开市客)。这些国际零售巨头的成功,无疑为中国的硬折扣零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回首 1948 年,二战后的德国,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物资极度匮乏。阿尔布雷希特两兄弟在这样的困境下,接手了母亲位于埃森矿工聚居区的小杂货店。面对人们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现状,两兄弟敏锐地抓住了 “消费焦虑” 这一痛点,在商品核算时,只关注 “价格最低能卖多少钱”。就是这样简单直接的经营理念,让这家小店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球连锁超市巨头 —— 奥乐齐。如今,奥乐齐的身价高达 400 亿欧元,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曾经,年轻人热衷于尝试动辄十块、二十块一瓶的依云、VOSS、巴黎水等高端饮用水,追求的是品牌带来的品质感和身份象征。但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开始回归现实,变得越来越精打细算。反映在消费数据上,《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人奢侈品市场整体下降 3%,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销售额更是下降 1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在营奥特莱斯项目达 251 家,较上年新增 12 家,总销售额约为 2390 亿元,比上年增长约 4% 左右。奥特莱斯以其高性价比的品牌折扣商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无疑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追求日益强烈。
自有品牌崛起,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在硬折扣零售的发展进程中,自有品牌的崛起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以奥乐齐为例,其自有品牌占比高达 90%。奥乐齐认为,大多数品牌商品往往会让顾客为品牌营销费用买单,因此它选择直接与当地供应商合作,通过自有品牌消除中间商环节,以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相近的商品。例如其 “超值系列” 中的所有产品均为自有品牌产品。尽管早期奥乐齐的自有品牌因包装和名称与一些知名品牌相似,被网友吐槽与 “雷碧”“康帅傅” 等盗版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其品质的认可逐渐盖过了这些质疑。
在国内,自有品牌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盒马 NB 自有品牌占比高达 60%,“物美超值” 自有品牌占比也在 60% 以上。山姆、小象超市等也都拥有众多明星自营产品。消费者对于 “品牌” 的认知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不再盲目追求传统的知名品牌,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品质和价格。只要产品能够做到物美价廉,即使是自有品牌,也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物美超值在自有品牌的打造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其自有品牌商品分为三个等级,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美超值、物美精选、物美 Premier。位于中间价格带的物美精选品类相对更多,涵盖了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多个品类。这些自有品牌商品通过简化包装、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例如,1 升装的非转基因大豆豆浆售价仅为 5.9 元,1 升装的葡萄汁售价 9.5 元,一桶 3 千克的洗衣液售价 17.9 元。这些价格亲民的自有品牌商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求,也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硬折扣店的实惠。
成本控制之道,效率至上的运营哲学
硬折扣店能够实现低价销售,背后离不开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从供应链管理到门店运营,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 “效率至上” 的运营哲学。
在供应链方面,无论是物美这类传统商超,还是美团、盒马等零售新秀,都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供应链体系积累,通过直接对接生产厂家或者源头基地,减少中间差价。以中百集团旗下的小百惠为例,通过直接与生产厂家合作,实行买断制与现款结算,部分单品价格降幅可达 20% 至 30%。这种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方式,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确保商品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
除了优化供应链,精简 SKU(库存量单位)也是硬折扣店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大型商超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往往会维持上万个 SKU。但硬折扣店却反其道而行之,遵循 “少即是多” 的经营战略。盒马 NB 的 SKU 保持在 1000-1200 个,生鲜占比超 60%;物美超值将 SKU 总数控制在 1300 个以内,重点聚焦水果蔬菜、鲜肉鲜鱼、烘焙、生鲜、杂货等六大品类。商品种类的减少,使得单个商品的采购规模得以扩大,零售商在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也随之增强,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完成采购。同时,精简 SKU 也降低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商品的周转效率。
门店运营成本的控制同样不容忽视。开市客最初选址远离市中心的城乡结合处,这样的选址策略能够有效压低租金和装修成本。而物美超值的门店选址大部分都在居民区,避开了热门商圈与其他商超的激烈竞争,更像是一个个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店。在门店内部,通过取消服务柜台、推行全自助购物等方式,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采用 “工厂直供可上架包装”,提升了陈列效率,进一步优化了全链路效率。据招商证券报告,奥乐齐的人力成本仅占销售额的 4% 左右,远低于普通超市的 10%-16%。这些看似细微的运营策略调整,却在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软折扣转型,折扣业态进化之路
在中国折扣零售市场的发展历程中,软折扣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软折扣主要通过销售临期产品、尾货等方式实现低价,在疫情期间,由于产销供应链受阻,大量临期产品库存积压,好特卖、嗨特购等软折扣品牌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这些 “穷鬼超市” 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一时间成为城市年轻人下班后的热门打卡地,也受到了不少资方的追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折扣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消费者在新鲜感过后,发现购买的一些低价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花钱买 “低质” 产品并不划算。新京报曾报道过软折扣赛道升温的同时,出现了商品过期、品控不严、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等多种问题。另一方面,当社会生产恢复正常,临期商品的供应量大幅减少,折扣力度也随之减弱,软折扣品牌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相比之下,硬折扣模式以供应链降本为核心,零售商对商品供给稳定性和品质的掌控力更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表示:“相对而言,软折扣的发展依赖于上游尾货的剩余量,零售商对商品供给稳定性和品质的掌控力小;硬折扣模式以供应链降本为核心,有更强的自主性,硬折扣模式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的竞争压力下,软折扣品牌开始向硬折扣模式转型。日本软折扣鼻祖唐吉诃德在经营中动态调整战略,随着日本经济的回暖,逐渐降低临期尾货的占比,并开发自营品牌 “热情价格” 系列。国内的好特卖、嗨特购等品牌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例如,嗨特购会引进一些特殊包装的产品,通过和品牌工厂定制 3 片包装的面膜(区别于常规的 5 片装),以此降低价格,向硬折扣模式靠拢。
零售变革新篇,谁能笑到最后
如今的中国零售市场,硬折扣浪潮正汹涌澎湃。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商品的追求愈发强烈,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重塑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格局。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硬折扣零售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渗透率分别达到 42% 和 31%,而中国硬折扣市场虽然在 2024 年规模突破 2000 亿元,但渗透率仅为 8%,这意味着中国的硬折扣零售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真正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的双重需求,谁就能在硬折扣赛道上脱颖而出。对于零售商来说,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升自有品牌的竞争力、优化门店运营效率等都是关键因素。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零售商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物美超值、盒马 NB、美团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等众多零售品牌已经在硬折扣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它们在价格、品质、品类、服务等方面各显神通,试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未来的中国硬折扣零售市场,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硬折扣风暴将持续改变中国零售业的面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和优质的购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