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大桌板”引争议:新势力三巨头的”技术路线分岔口”
2025年,理想汽车的新车i8上市后,一款售价1699元的”自研大桌板”意外成为舆论焦点。这款被李想称为”提升车内办公、学习、聚餐便利性”的配件,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有网友将其与蔚来、小鹏近期展示的5nm车规芯片、图灵AI芯片等”硬核科技”对比,调侃理想”还在专注桌板这种‘小玩意’”。

事实上,汽车桌板并非理想首创。早在燃油车时代,大众迈特威等MPV就已配备滑轨桌板,主打空间灵活性。但为何当年未被吐槽,如今理想的”大桌板”却成了”槽点”?
“冰箱彩电大沙发”被黑:是配置过剩,还是营销过度?
理想i8的争议不仅限于桌板,此前还因”对撞8吨卡车事件””配置合理性质疑””车主负面信息误导”等话题频上热搜。但最受争议的,仍是其标志性的”舒适性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现在连”大桌板”都成了标配选项。
1. 法拉利的反对:脱离驾驶本质?
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尼亚曾公开批评:”冰箱彩电大沙发脱离汽车本质,增加显示屏只对供应商有利,不符合驾驶体验。”但法拉利的定位是高性能跑车,目标用户是追求驾驶乐趣的车迷,自然对”家电化”配置不感冒。
2. 特斯拉的观点:核心技术不是堆料
特斯拉在2023年曾发布视频《特斯拉电机的秘密》,开场就反问:”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什么?冰箱?彩电?大躺椅?通通不是!”副总裁陶琳也表示,汽车的核心应是技术创新,而非单纯堆砌配置。
3. 国内车企的”双面态度”
东风本田高管曾批评部分新能源品牌”在看得见的地方堆豪华感,却在看不见的地方用廉价材料”。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已在14万级的秦L EV上提供冰箱,东风风神L8更直接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为卖点。这说明,这些配置已被市场认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搭配”。
理想的态度:围绕家庭场景,体验至上
理想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回应:”这不是炫技,而是围绕家庭用户需求设计。大桌板让用户有更好体验,不寒碜,未来会在更多车型上普及。”
理想真的只有”舒适性配置”?VLA大模型即将落地
尽管”大桌板”争议不断,但理想在核心技术上并非毫无建树。
1. VLA司机大模型:比端到端更智能
理想在i8发布会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司机大模型,并宣布8月20日开放体验。与主流的”端到端”技术不同,VLA能理解更抽象的语音指令,如”开太快了””应该走左边这条路”,甚至支持语音直接控制驾驶,而不仅是简单的”启动/退出”。
2. 与小鹏、奇瑞的技术竞赛
- 小鹏:G7搭载”VLA-OL”模型,采用”先强化云端大模型,再蒸馏到车端”的技术路径。
- 奇瑞:猎鹰900系统将VLA与世界模型结合,应用于燃油车。
- 理想:先蒸馏云端模型,再强化车端学习,预计8月20日率先落地。
尽管最终效果尚待验证,但理想已是首家将VLA量产上车的品牌,证明其技术实力并非仅限于”舒适性配置”。
“大桌板”能卖爆?理想的市场策略为何有效?
尽管争议不断,但理想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已成为家庭用户首选的新能源品牌之一。
1. 家庭用户是主力,舒适性是刚需
电车通分析认为,理想精准定位家庭市场,而”大沙发、大空间、智能化座舱”正是这类用户最看重的。相比之下,蔚来、小鹏更偏向科技爱好者或性能党,而理想则抓住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2. 舆论争议≠市场失败
尽管”大桌板”被调侃,但理想i8仍可能凭借舒适性配置成为爆款。毕竟,“移动的家”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而友商(如比亚迪、东风风神)也在跟进类似策略。
3. 技术与体验的平衡
理想并未放弃技术,VLA大模型的落地就是证明。但相比单纯堆砌硬件,理想更擅长用”用户体验”打动消费者,这或许才是其真正的竞争力。
结论:理想”大桌板”是黑点还是亮点?
- “大桌板”本身并非槽点,但过度营销可能引发反感——如果用户真的需要,它就是实用配置;如果只是噱头,就会被质疑。
- “冰箱彩电大沙发”已被市场验证——只要合理搭配,舒适性配置就是家庭用户的刚需。
- 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舒适性,还有精准定位和VLA技术——但”移动的家”形象已深入人心,争议反而成了免费营销。
最终,理想能否靠”大桌板”持续卖爆?关键在于:
✅ 舒适性配置是否真的提升体验?(是)
✅ 核心技术(如VLA)能否跟上?(正在加速)
✅ 舆论争议是否影响长期口碑?(目前影响有限)
电车通观点: 理想的”大桌板”争议,本质上反映了新能源行业的不同发展路径——是优先堆砌体验,还是死磕核心技术?理想选择前者,并借此占领家庭市场,这未必是错,但如何在”舒适性”和”技术力”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未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