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动作背后的战略突围:5亿押注冻干赛道
8月11日,江西老牌卤味企业煌上煌(002695.SZ)发布公告称,将以4.95亿元现金收购国内冻干食品龙头立兴食品51%股权。这笔交易相当于立兴食品2024年净利润(预估)的8倍市盈率,较同类并购案例估值偏高,但折射出煌上煌迫切的转型需求。
标的资产含金量几何?
立兴食品作为国内冻干食品领域的隐形冠军,拥有37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达6000吨冻干产品及1万吨植物萃取物,客户覆盖航天、医疗等高端领域,并出口欧美、东南亚市场。其明星产品包括冻干水果脆片、速溶咖啡粉及婴童营养补充剂,在Z世代健康消费浪潮中占据先机。
对比煌上煌当前产品结构——以酱鸭、卤鸡等传统禽类制品为主(占比超60%),SKU总数虽达200余个,但创新乏力问题凸显。此次收购不仅填补了公司在即食早餐、代餐零食等细分市场的空白,更借助冻干技术延伸至高附加值健康食品赛道,形成”传统卤味+科技食品”的双轮驱动模式。
业绩寒冬下的破局压力:从”卤味第一股”到门店大撤退
这场豪赌的背后,是煌上煌持续恶化的基本面。财报数据显示:
- 营收四连降:2020年峰值24.36亿元后一路下滑,2024年仅剩17.39亿元,五年缩水28.6%。
- 利润断崖式下跌: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2.82亿元暴跌至2024年的0.4亿元,2023年虽短暂反弹仍不足巅峰期两成。
- 关店潮冲击渠道:2024全年关闭837家门店,2025上半年再减762家,合计流失1599家,现存门店数跌破3000家关口。
深层危机解析:
- 消费场景变迁:年轻群体转向外卖平台与新式茶饮,传统卤味门店客流量锐减;
- 竞争格局重塑:绝味食品(门店超1.5万家)、周黑鸭(加速下沉)凭借供应链优势挤压市场份额;
- 产品迭代滞后:核心产品仍依赖二十年前的配方,未能抓住低脂、即食等新兴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9%至0.77亿元,但营收仍同比下降7.19%,毛利率微降0.49个百分点,显示短期盈利改善更多源于成本控制而非结构性优化。
徐桂芬家族的财富沉浮:从24亿到跌出百富榜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励志典范,徐桂芬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
- 草根逆袭:41岁下岗后以6000元购得酱板鸭秘方,1993年创立”煌上煌烤禽社”,凭借”香辣卤味”打开南昌市场;
- 资本神话:2012年带领企业登陆深交所,成为”卤味第一股”,家族财富于2020年达到110亿元巅峰;
- 光环褪色:随着业绩滑坡,其家族财富三年内缩水过半至54亿元,2022年后彻底退出《胡润百富榜》。
此次收购被视为徐桂芬家族的背水一战。若立兴食品能兑现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累计2.64亿元),不仅可增厚上市公司利润,更有望重塑资本市场信心。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冻干食品行业虽增速迅猛(CAGR超20%),却面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巨头的激烈争夺,且技术研发投入巨大。
行业变局中的生死竞速:卤味江湖的攻守之道
当前休闲食品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 渠道重构:社区团购、直播电商崛起倒逼传统门店转型,绝味食品线上收入占比已突破15%;
- 产品升级:低钠、植物基、功能性零食成为新宠,良品铺子”小食仙”儿童零食系列年增速超40%;
- 供应链战争:头部企业通过全国化布局降低物流成本,煌上煌仍依赖江西本地生产基地。
业内专家指出,煌上煌此次跨界收购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冻干技术与卤味加工存在协同效应,例如开发冻干卤味零食可实现技术复用。但若无法解决品牌老化问题,单纯依靠外延式扩张难以扭转颓势。”
未来展望:破茧重生还是折戟沉沙?
对于现年72岁的徐桂芬而言,这场豪赌承载着家族荣耀的最后希望。分析人士认为,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大关键点:
- 整合效能:能否将立兴食品的研发能力与煌上煌的渠道网络深度融合,推出爆款新品;
- 渠道革新:加速布局新零售渠道,提升电商及社区团购占比;
- 组织变革:引入年轻化管理团队,重塑品牌形象吸引新生代消费者。
截至8月12日收盘,煌上煌股价报14.35元/股,总市值80.28亿元,较2020年高点蒸发逾60%。这场关乎企业存亡与企业家命运的转型之战,答案或许将在未来三年内揭晓。若能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酱鸭女王”或有望重返富豪榜单;反之,则可能沦为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的又一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