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双子星” 再添新动脉:广深第二高铁加速推进

近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则公告,让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的规划建设方案预研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这条备受瞩目的交通新动脉正从蓝图加速迈向现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一环,广深第二高铁不仅承载着广深 “双子星” 城市间高效通勤的期待,更将为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规划蓝图渐次铺展

根据招标信息,广深第二高铁早于 2020 年 5 月便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其线路规划起点为深圳机场东站,一路向北,经东莞中心区,直抵白云机场站,最终到达广州北站,并向北衔接广清永州高铁,为深圳打通北向及西南地区的高铁新通道。

而此次启动预研招标的南延线,更是意义非凡。它将从机场东站继续向南延伸,途经宝安、前海、南山等区域,最终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明日大屿都会区。尽管目前南延线的具体走向和站点布局尚未明确,但这一举措无疑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网络织就了更为紧密的 “经纬线”。

事实上,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并非一蹴而就。早在 2018 年,随着广深中心城区之间高速直达铁路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深圳便在《深圳对外通道布局规划研究》中提出新增广深第二高铁通道的设想,彼时规划北接湘粤第二通道,南延联系香港东大屿新中心。次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 年)》草案也提及广深之间将再建一条高铁,串联两大机场。此后,广东省发改委在 2021 年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确认该项目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2023 年,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招标公告,进一步明确了线路走向,途经广州北站、白云机场、鱼珠站、东莞南城蛤地,最终引入深圳机场站。到了今年 3 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更是将加快广深第二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列为重点任务,足见该项目推进步伐的日益加快。

现实需求催生 “新引擎”

或许有人会问,广深之间目前已有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及穗莞深城际三条线路,为何还要新建一条高铁?这背后,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广深两地的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愈发密切,现有轨道交通的短板逐渐凸显。广深铁路速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快节奏的出行需求;广深港高铁虽速度快,但接入的广州南站距广州中心区较远,乘客从市中心前往车站耗时较长,无法实现两市中心间的快速联系;穗莞深城际则绕开了东莞主城区,未能充分发挥其导流引流的作用,运力未得到有效释放。

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建设,犹如一场 “及时雨”。据测算,该高铁建成后,将大幅缩短广深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至半小时左右,较当前节省一半以上时间,真正实现 “双城生活” 的便捷化。

大湾区协同发展的 “助推器”

如果将视角从广深两市拓展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第二高铁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它将成为盘活大湾区现有机场资源的关键 “杠杆”。通过快速联通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实现两大机场资源的共享,穗莞深港市民将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选择出行机场,提升大湾区机场群的整体运营效率。同时,结合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等扩建工程,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大湾区在全球航空枢纽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此外,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若能与港深西部铁路协同建设,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为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随着广深第二高铁项目的逐步推进,它将如同一条强劲的纽带,紧密连接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的同时,推动产业协同、资源互补,助力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疾驰猛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条新高铁的建成,见证大湾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