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健身与吃辣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干甚至相互冲突的概念。健身讲究饮食清淡,控制热量摄入,而辣往往与高油高盐的美食相伴,让人担心体重飙升。但你或许想不到,在追求健康和保持身材的饮食结构中,辣椒竟可能是塑造好身材的 “秘密武器”。

川渝地区的人们对辣的热爱全国闻名,火锅、串串香、毛血旺等辣味美食层出不穷。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四川人并没有因为吃辣而身材走样。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中的超重、肥胖率数据显示,西南地区如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肥胖率明显低于北方,位居榜单前列的反而是北京、河北、新疆、天津和黑龙江等地。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吃辣与肥胖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为什么适当吃辣有助于减肥呢?从科学角度来看,辣椒中的辣椒素发挥着关键作用。辣椒素具有 “生热作用”,当我们食用辣椒后,辣椒素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使身体温度升高。就如同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发热一样,体温升高会促使身体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帮助燃烧更多脂肪。有研究以日本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在高脂肪和高碳水膳食中加入红辣椒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辣椒的添加有助于热量支出和脂肪氧化,在就餐后 3.5 小时内,身体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
辣椒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食欲。一方面,吃辣能刺激口腔和食道的感受神经,促使体内释放内啡肽,给人带来愉悦感,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欲望,避免因长期饮食寡淡而引发的暴饮暴食。许多减肥者在节食过程中难以坚持,很大原因就在于无法忍受单调的饮食,而适当吃辣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另一方面,辛辣食物具有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的作用。辣椒素刺激口腔、食道和胃部的感受神经,会引起短时间的饱腹感,而且吃辣相对需要更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此外,辣味还会降低健身者对甜食的渴望,要知道,甜食往往是减肥路上的 “绊脚石”,过多的糖分摄入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对于健身人群来说,除了关注减肥效果,运动后的肌肉恢复也至关重要。辣椒中的姜黄素在此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易导致肌肉损伤并产生活性氧,而姜黄素能够减少炎症,对肌肉功能的快速恢复、优化后续运动表现以及降低受伤风险都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证实,对于精英运动员,每天喝两次 60 毫升的姜黄素饮料,在比赛后 64 小时其全身炎症反应显著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辣味巧妙融入健身餐。家常菜并非只有清淡口味才适合健身,川菜系的一些家常菜经过改良,同样能成为健身减脂的好选择。比如口水鸡,健身人群可以选用鸡胸肉和去皮鸡腿肉,用辣椒和花椒腌制后切片,再浇上少许低油、低盐版的辣味调料,美味又健康。还有低油低盐版本的水煮鱼、水煮牛肉、椒麻凉拌鸡丝、虎皮尖椒以及中式凉拌菜等,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为加辣、低油、低盐的形式。
当然,吃辣减肥并非毫无顾忌。吃辣虽能提高代谢,但并不能抵消热量的摄入。尤其是对于爱吃辣的人来说,辣味可能会刺激食欲,让人不小心摄入过多热量。例如一份虎皮尖椒,如果搭配大量米饭食用,反而可能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吃辣要适量,将其作为饮食调节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节制地食用。同时,要分清 “辣” 和 “辣油” 的区别,只有天然的辣椒才具有较高的代谢和燃脂功效,像辣椒油等经过精加工的产品,往往含有大量油脂,热量很高,不利于减肥。
健身前后不宜吃辣,特别是健身前吃辣容易导致胃肠道疼痛,影响运动表现。不习惯吃辣的人要谨慎尝试,因为可能会出现腹泻、肠道不适等症状。空腹时也不能吃辣,否则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有痔疮的人群应少吃辣,以免加重便秘或引起痔静脉充血。心脏和胃不好的人同样要少吃或不吃辣,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吃辣并非健身和减肥的禁忌,适当吃辣反而能带来诸多益处。无论是从促进脂肪燃烧、控制食欲,还是帮助肌肉恢复的角度来看,辣椒都能在健康饮食和塑造身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只要掌握好度,合理搭配食物,让辣味与健身餐完美融合,无辣不欢的人也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迈向健康与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