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回潮:韩国时尚品牌集体”东渡”
近年来,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衣橱风格几经更迭——从NERDY的运动休闲风,到Mardi的小雏菊元素,再到emis的棒球帽潮流,但唯一不变的,是对韩国时尚的持续追捧。2025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emis、Rest & Recreation、Contect X、Ader Error等韩国潮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而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韩国头部时尚平台Musinsa。
Musinsa最初以运动鞋社区起家,后转型为集购物、内容、社区于一体的时尚平台,在韩国拥有极高的影响力。据其官方数据,平台入驻品牌超8000家,涵盖基础款、休闲风、街头潮牌及正装等多元风格。2024年,Musinsa全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1.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并在线下布局了多家仓储式门店,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此外,其孵化的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被称为”韩版优衣库”)凭借高性价比,成为品牌增长的重要引擎。
Musinsa中国战略:线上先行,线下跟进
2025年,Musinsa正式吹响进军中国的号角。其线上旗舰店将于9月登陆电商平台,而线下首店则选址上海淮海路百盛购物中心,预计年内开业。此外,上海徐家汇商圈全新改造的”新六百YOUNG”也将引入Musinsa,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曝光度。
值得注意的是,Musinsa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强劲购买力。据品牌官方数据:
- 首尔圣水洞”Musinsa圣水@大林仓库”的中国顾客交易额,2025年Q2环比增长257%;
- 首尔弘益大学入口的”Musinsa弘大店”,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客消费额同比大增180%;
- Musinsa Standard的5家首尔门店(江南、明洞、圣水、汉南、弘大),2025年上半年中国顾客交易额同比增长120%。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年轻消费者对韩国潮流品牌的热情依然高涨,而Musinsa正是看准了这一机遇,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安踏入局:合资公司助力Musinsa本土化
Musinsa的中国扩张之路,不仅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更得益于中国运动巨头安踏的投资。
2025年初,韩国媒体报道称,安踏体育以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收购Musinsa约1.7%的股份,并计划与其成立合资公司。最终,双方合资公司由Musinsa持股60%、安踏持股40%,经营权由Musinsa主导,而安踏则提供本土化资源支持,包括供应链、渠道拓展及市场运营经验。
这并非安踏首次布局韩国市场。自2009年收购FILA并成功将其打造成高端运动品牌后,安踏又相继收购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等国际品牌,推动集团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如今,安踏的触角从户外运动延伸至潮流时尚,投资Musinsa是其全球化战略的新一步。
Musinsa为何需要安踏?
尽管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一度风靡,但并非所有品牌都能成功扎根。例如,曾红极一时的NERDY,2020年进军中国后迅速扩张,高峰期在全国开设60多家门店,但2024年因代理商纠纷导致品牌运营崩盘,最终黯然退场。
相比之下,Musinsa选择与安踏合作,无疑降低了”水土不服”的风险。安踏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品牌运营经验及对Z世代的深刻洞察,能够帮助Musinsa:
- 快速建立线下渠道,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库存压力;
- 精准把握中国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 借助安踏的供应链优势,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安踏的投资也帮助Musinsa加速全球化布局。Musinsa计划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而安踏的本土化支持将成为关键助力。
挑战犹存:韩流能火多久?
尽管Musinsa背靠安踏,且中国消费者对韩国时尚仍有较高热情,但潮流易变,品牌如何保持长期吸引力仍是关键。
- 消费者偏好快速更迭:今天的爆款可能明天就被遗忘,Musinsa需持续创新,避免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
- 竞争加剧:除了韩国本土品牌,中国本土潮牌(如李宁、UR等)也在崛起,Musinsa需找准差异化定位。
- 文化差异:韩国时尚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虽高,但仍需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变化。
韩流2.0时代,Musinsa能否成为下一个”FILA”?
安踏曾凭借FILA的成功证明,国际品牌+本土化运营=增长奇迹。如今,安踏再次押注韩国潮牌Musinsa,能否复制这一成功?
短期来看,Musinsa凭借安踏的资源支持+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有望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但长期而言,品牌能否持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才是决定其能否成为”韩流2.0″代表品牌的关键。
韩流会否再次席卷中国?Musinsa的答案,或许就在未来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