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史诗级”撒券大战:消费者囤货狂欢,商家骑手疲于奔命,谁在收割市场?

【开篇:一场全民参与的”奶茶狂欢”】

2025年7月5日,中国外卖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撒券大战”。阿里旗下饿了么率先推出高额补贴,美团迅速跟进,发放”25-20″”18-18″等超高折扣券,甚至推出”0元喝奶茶”活动。短短数小时内,美团单日订单量突破1.2亿,创下即时零售新纪录。消费者疯狂囤货,商家和骑手却陷入”爆单”困境,这场战役的背后,究竟是谁在赢?谁在承受压力?


【消费者:从”薅羊毛”到”喝不动”】

1. 社交平台晒单成风,”冰箱塞爆”现象频现

7月5日当晚,大量用户涌入外卖平台,使用平台发放的优惠券疯狂下单。成都消费者K在社交平台分享:”点了五单外卖,拿到三杯免费奶茶,喝不完只能放冷冻室。”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地上演,有网友晒出”一冰箱蜜雪冰城”,甚至有人调侃:”血糖都升高了。”

2. “奶茶盲盒”现象:排队半小时,取货靠运气

由于订单量激增,许多奶茶店门口排起长队,消费者不得不”按号自取”,甚至出现”奶茶盲盒”——拿到什么喝什么。上海消费者黄丹因未抢到优惠券,配送时间从半小时延长至一小时以上,最终无奈取消订单。

3. “囤货战术”兴起:冰美式、速冻水饺成新宠

部分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奶茶,而是利用大额券囤积速食、咖啡等易保存商品。有人一次性下单十几杯冰美式,有人直接预定三天外卖,”卡满减”成为新玩法。


【商家:订单爆仓,利润缩水】

1. 店员累哭,门店瘫痪

上海茶百道门店因订单量暴增,三名店员忙到凌晨两点,其中一人因过度劳累当场哭泣。社交媒体上,”店员扶腰痛哭””操作台堆满空杯”的照片刷屏,部分加盟店甚至因无法承受压力直接关闭外卖业务。

2. 利润缩水,商家被迫”买单”

尽管平台发放高额补贴,但部分成本最终由商家承担。安徽炸串店主粒粒举例:一单实际收入仅4.87元,而平台抽佣+补贴成本高达15.43元。”卡满减的几乎都不够本。”她无奈表示。

3. 咖啡连锁的两难:薄利多销还是保利润?

部分品牌如挪瓦咖啡选择”以量换利”,通过高销量提升总营收;而独立咖啡店则因利润微薄,被迫暂停部分优惠活动。


【平台:补贴大战背后的算盘】

1. 美团”闪电战”:1.2亿单背后的运营实力

面对饿了么的突袭,美团迅速调整策略,监测对手配送情况后全力跟进。尽管系统短暂卡顿,但最终以1.2亿单刷新纪录,展现强大履约能力。

2. 饿了么”整合突围”:阿里系资源联动

饿了么被整合进阿里大消费板块后,获得更多流量支持。商家反馈,7月5日当天饿了么订单量显著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反超美团。

3. 京东”蓄力待发”:低抽佣策略抢占市场

尽管未直接参与本轮大战,但京东外卖凭借更低抽佣比例(远低于美团、饿了么)吸引商家,7月8日宣布”双百计划”,未来或成最大变量。


【反思:狂欢后的隐忧】

1. 消费者:0元购陷阱与”浪费”风险

部分用户因订单过多放弃取货,导致大量未拆封饮品被丢弃。社交平台上”大战后被扔的奶茶”照片引发争议,平台过度补贴是否助长浪费?

2. 商家:短期爆发难掩长期压力

尽管单量激增,但利润缩水让许多中小商家苦不堪言。若补贴退潮,用户留存率能否维持?平台与商家的博弈仍将持续。

3. 行业:新一轮价格战还是生态重构?

这场战役不仅是补贴之争,更是即时零售生态的重新洗牌。未来,平台可能转向精细化运营,而商家需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结语:谁是赢家?】

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消费者短暂狂欢,商家和骑手承受重压,平台则收获流量与数据增长。短期来看,美团以订单量胜出,饿了么借势反击,京东暗中蓄力。但长期而言,唯有平衡用户、商家与平台利益,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