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从自燃危机到店铺重启
2025年7月15日,罗马仕天猫旗舰店在经历数月沉寂后悄然恢复营业。尽管平台页面显示“正常运营”,但消费者很快发现,此前因安全问题大规模召回的充电宝产品仍未重新上架。这一细节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距离罗马仕因移动电源自燃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仅过去一个月,品牌虽试图挽回市场信任,但核心产品的缺席让外界对其整改决心产生质疑。

二、恢复营业背后的“选择性上架”策略
据快科技报道,罗马仕旗舰店此次重新上架的产品包括充电头、数据线等配件,但占据品牌销量半壁江山的充电宝品类依然“消失”。尽管热卖榜单中仍保留充电宝链接,点击后却显示“商品已下架”。这种“部分重启”策略被业内解读为品牌在风险与市场之间的妥协:
- 规避风险:充电宝作为事故源头,直接关联品牌声誉,暂缓上架可避免二次舆论危机;
- 维持现金流:通过配件销售保持店铺活跃度,减少因全品类下架导致的用户流失。
然而,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质疑:“如果充电宝问题没解决,凭什么相信其他产品安全?”
三、自燃事件余波:49万台召回背后的信任危机

今年6月,罗马仕因移动电源存在过热自燃风险,宣布召回超过49万台产品,并暂停部分型号的3C认证。这一事件暴露了品牌在品控管理上的漏洞:
- 技术缺陷:涉事充电宝被曝电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短路风险;
- 认证违规:3C认证暂停意味着产品未通过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
更令公众震惊的是,一名自称罗马仕中层的人士向媒体爆料,称“五名核心老板事发后逃往马来西亚,频繁变更法人以逃避责任”。尽管罗马仕官方否认该说法,但管理层动荡的传闻加剧了市场恐慌,用户对召回流程的透明度与后续服务产生严重怀疑。
四、官方声明VS消费者诉求:召回承诺如何兑现?
面对质疑,罗马仕于7月15日再度发布声明,强调“召回服务长期有效”,并承诺“绝不因时间或地域差异影响服务质量”。然而,消费者的核心诉求远不止于此:
- 退款进度缓慢:部分用户反映,提交召回申请后迟迟未收到退款;
- 替代方案缺失:充电宝缺货导致依赖该品牌的用户被迫寻找替代品;
- 长期信任重建:如何证明整改后的产品安全性成为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罗马仕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报告、公开生产流程等方式主动释疑,而非仅依赖声明。
五、行业警示:快充市场的安全红线
罗马仕事件折射出移动电源行业的普遍问题:
- 低价竞争牺牲质量: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电芯;
- 监管滞后:3C认证流程存在漏洞,部分产品“带病上市”;
- 用户安全意识不足:超负荷使用、非原装配件等行为加剧风险。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强化突击抽检,同时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例如强制要求移动电源加入过热自动断电功能。
六、未来展望:罗马仕能否涅槃重生?
罗马仕的当务之急是:
- 彻底解决充电宝安全隐患:通过技术升级与供应链重组重建品控体系;
- 透明化召回流程:建立实时查询系统,加速退款与换货;
- 重塑品牌形象:通过公益宣传或联合权威机构背书,传递安全承诺。
若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充电宝销售并赢回用户信任,罗马仕恐将面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甚至退出主流竞争的风险。
结语
罗马仕旗舰店的重启是危机公关的第一步,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以实际行动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在快充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当下,安全与信任才是品牌生存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