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MI308重返中国市场:中美AI芯片博弈现缓和信号


一、事件背景:从禁令到解禁的戏剧性转折

2025年4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实施新一轮AI芯片出口管制,AMD的Instinct MI308与英伟达的H20芯片同时被列入禁售清单。当时市场预测,此举将导致AMD单季度损失约55亿美元收入,英伟达损失约8亿美元。然而,仅三个月后,AMD于7月15日宣布,已收到特朗普政府(注:此处应为拜登政府,2025年特朗普尚未上任)的通知,MI308的出口许可证申请进入审核流程,计划获批后恢复供货。

这一转折与英伟达H20芯片的解禁几乎同步。7月初,黄仁勋亲赴中国宣布H20恢复销售,被视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松动的信号。AMD此次跟进,进一步印证了中美在AI芯片领域的博弈出现缓和迹象。


二、MI308的技术定位与市场意义

MI308是AMD Instinct系列的高端AI加速卡,主打高性能计算(HPC)和大规模AI训练场景。尽管具体参数未完全公开,但业内推测其性能介于MI300X与新一代MI350系列之间,可能采用5nm或更先进制程,配备高带宽内存(HBM),目标客户包括中国云服务商、AI初创企业及科研机构。

对中国市场而言,MI308的回归具有双重意义:

  1. 短期缓解供应压力:禁令期间,中国客户被迫转向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产品,或通过二手市场获取芯片。MI308的回归可填补部分需求缺口,尤其对依赖AMD生态的企业至关重要。
  2. 长期技术竞争筹码:美国此次局部松绑,既避免中国完全转向国产芯片,也为本国企业保留市场份额,体现“小院高墙”策略——在关键领域限制的同时,允许非最先进技术流通。

三、中美AI芯片博弈:管制与反制的动态平衡

此次解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美科技战长期拉锯的缩影:

  • 美国的策略:通过分层管控限制中国获取尖端算力。例如,英伟达H20是特供中国的降频版芯片,而MI308可能因架构或制程未达“最先进”标准被放行。
  • 中国的应对:加速国产替代,如华为昇腾910B在推理性能上已接近英伟达A100,但生态成熟度仍需时间。美国松绑部分芯片,客观上为中国企业争取了技术迭代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AMD在宣布MI308解禁后,迅速推出新一代MI350系列(3nm工艺、1850亿晶体管、288GB HBM3内存),性能较前代显著提升。这种“技术迭代+局部供货”的组合拳,既满足美国监管要求,又维持对华技术优势。


四、行业影响:供应链重构与市场分化

  1. 供应链短期波动:MI308回归可能导致中国客户重新评估采购策略,部分订单从国产芯片转向AMD,引发产业链短期调整。
  2. 价格战风险:英伟达H20与MI308的竞争可能压低特供芯片价格,挤压国产厂商利润空间。
  3. 技术自主紧迫性:美国的松绑实为“缓兵之计”,中国需加快国产芯片在软件生态(如CUDA替代)、制程工艺(如7nm以下量产)上的突破,避免长期依赖。

五、未来展望:博弈长期化与技术突围

尽管MI308解禁带来短期利好,但中美在AI芯片领域的竞争远未结束。随着美国大选临近,政策可能再度反复。中国需把握当前窗口期:

  • 政策层面:加大半导体研发投入,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关先进制程与EDA工具。
  • 产业层面:推动国产芯片与互联网巨头的深度合作,构建自主可控的AI算力生态。

结语
AMD MI308重返中国市场,既是中美科技博弈的阶段性结果,也是中国AI产业自立自强的新起点。在“全球化逆流”与“技术民族主义”交织的当下,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