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7 月中下旬以来,白羽鸡产业链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价格上涨。作为行业风向标的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其商品代鸡苗报价在近半个月内几乎 “天天涨”,从 7 月初的 1.5 元 / 只,一路攀升至 8 月 11 日的 4.2 元 / 只,涨幅高达 180%。毛鸡价格最高更是飙升至 3.7 元 / 斤。这轮强劲的反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供需因素共振的结果。
“前期行业去产能影响了供给,随着后续气温下降和开学季备货,毛鸡价格快速上涨,提振了鸡苗的行情。此外,禽肉进口最近扰动较多,对行情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王欣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产能去化叠加高温影响,鸡苗供应 “青黄不接”
今年上半年,受下游消费不振影响,白羽鸡价格持续低迷,行业深陷亏损泥沼。据卓创资讯数据,2025 年上半年,白羽肉鸡毛鸡均价 3.15 元 / 斤,同比下跌 16.23%;鸡苗均价 1.66 元 / 只,同比下跌 33.94%。
长期的价格低迷使得行业产能去化加速。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今年 6 月,全国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下降 1.64%,同比下降 11.32%。
上海钢联分析师王欣宇也指出,6 月鸡苗市场低迷,部分种禽厂抽毛蛋、毁苗,叠加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导致雏鸡存活率下降约 15%,使得当前市场毛鸡出栏量出现明显缺口,屠宰厂不得不加价收购。行业数据显示,8 月样本企业周度出苗量预计环比再降 1.54%,供应紧张态势短期内难以缓解。
需求端回暖与进口扰动形成 “助攻”
一方面,随着全国高温天气缓解,养殖风险降低,加之 8 月补栏的鸡苗恰好在十一节前出栏,养殖户看好节日消费行情,补栏积极性高涨,进一步推高鸡苗需求。另一方面,开学季的备货需求也提振了市场。更重要的是,禽肉进口端的扰动为国内市场添了一把火。受巴西禽流感及贸易摩擦影响,我国鸡肉进口量减少,近期海关总署又撤销、暂停泰国多家禽企资质,导致国内依赖进口的翅中、鸡爪等产品价格暴涨,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涨价情绪。
对于后市,王欣宇认为,短期内,8 月份毛鸡出栏量持续偏紧,叠加学校开学前经销商陆续补货,预计毛鸡阶段高位运行。中长期而言,随着苗量递增,毛鸡出栏增量,叠加终端需求始终不温不火,屠宰环节出货受阻和长期亏损下势必下压收鸡成本,预计毛鸡价格重心下移。
益生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鸡苗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短期供需错配导致的。前期行业产能去化,叠加高温影响,导致近期鸡苗供应减少;而需求端,随着气温下降,养殖补栏积极性提高,又恰逢开学季备货,短期内需求旺盛。但长期来看,行业产能的恢复情况、终端消费的持续性,以及进口政策的变化,都会对鸡苗价格产生影响。
林杰认为,在前期鸡苗、毛鸡价格低迷时,行业内已出现脱毛蛋、提前淘汰种鸡的现象,随着后续气温的下降,叠加开学季备货需求,自 7 月中旬开始,毛鸡和鸡苗已呈现快速上涨趋势。王欣宇同样表示,短期内,8 月份毛鸡出栏量持续偏紧,叠加学校开学前经销商陆续补货,预计毛鸡阶段高位运行。
这轮由短期供需错配驱动的行情,能否演变为行业根本性的反转?
林杰指出,前期祖代种鸡进口量的减少已开始向下游传导,未来优势商品苗将更为稀缺。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祖代肉种鸡更新量同比下降 36.72%,其影响将在未来 7-14 个月逐步显现,这为行业长期供给收缩提供了逻辑支撑。
王欣宇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短期内 (8 月) 毛鸡价格因供应偏紧和开学备货将维持高位。但中长期看,随着 9 月后鸡苗供应量逐步递增,毛鸡出栏量随之增加,而终端消费需求若持续 “不温不火”,屠宰环节在出货受阻和成本压力下,势必会下压收鸡成本,预计毛鸡价格重心将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