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风暴眼中的罗马仕:49万台充电宝召回冲击波下的生死劫与重生谜局

导语
7月4日,深圳国际创新谷三期7栋B座15-18楼,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门禁森严,物业人员对访客一律婉拒。这家曾以性价比策略横扫移动电源市场的深圳企业,正深陷49万台充电宝召回风波,面临现金流危机、品牌信任崩塌与行业洗牌的多重夹击。从“小米模式”起家的罗马仕,能否在风暴中完成自我救赎?


一、风暴来袭:召回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

7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罗马仕49.17万台移动电源因“过热、起火风险”被召回,相当于其2022年全球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尽管罗马仕迅速回应“经营正常”,但危机已从单一产品蔓延至全链条:

  • 电商停售与退款延迟:淘宝、京东等平台全面下架其充电宝,部分消费者遭遇“卖家账户余额不足”无法退款;
  • 供应链信任危机:国家认证认可平台显示,其多数移动电源3C认证处于暂停状态,电芯供应商合规性遭质疑;
  • 内部停工传闻:界面新闻称员工已停工停产,罗马仕虽否认倒闭,但4天内两度更换法定代表人(雷杏容与雷社杏交替上任),暴露管理层动荡。

“这不仅是产品问题,更是品牌生死存亡的考验。”资深产业分析师梁振鹏指出,召回直接导致罗马仕损失超3900万元,若叠加渠道罚单与赔偿,金额或翻倍。


二、深层困境:性价比策略的“反噬”与行业变局

罗马仕的崛起依赖“低价+线上”模式:2012年以69元爆款抢占市场,连续十年稳居天猫销量榜首。但这一策略在监管趋严与消费升级下逐渐失效:

  1. 成本压缩埋隐患:低价依赖供应链成本控制,电芯等核心部件质量管控或存漏洞;
  2. 3C认证漏洞:暂停证书暴露其产品合规性短板,行业“非标”产品生存空间被挤压;
  3. 头部品牌挤压:安克、小米凭借技术专利与高端化路线抢占市场,罗马仕市场份额已从第二梯队边缘滑落。

“安全溢价成为新竞争维度。”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分析,未来充电宝价格或因合规成本上涨10%-15%,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三、求生之路:海外扩张与全场景战略能否破局?

尽管危机重重,罗马仕仍在押注转型:

  • 海外市场“再造罗马仕”:2024年新品发布会上,其提出布局储能电源、汽车充等10大品类,试图复制国内性价比策略至东南亚、欧美市场;
  • 江门产业园落地:全球交付中心集成直播、云仓业务,或通过规模化降本增效;
  • 品牌重塑:从“充电宝”转向“全场景用电”,但需解决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根本疑虑。

“转型需要至少两年周期。”梁振鹏认为,罗马仕需优先解决召回后续问题,重建供应链信任,“否则海外扩张只是空中楼阁”。


四、未来猜想:破产重整还是断臂重生?

目前罗马仕股权结构显示,实控人雷灿伙与雷桂斌各持50%股份,“雷氏家族”色彩浓厚。分析人士推测三种可能路径:

  1. 引入战略投资:通过融资补充现金流,加速技术升级;
  2. 剥离不良资产:聚焦高利润品类,放弃低端市场;
  3. 破产重整:若召回赔偿超预期,或被迫重组债务。

“罗马仕的案例给行业敲响警钟。”丁少将表示,消费电子企业需平衡性价比与品控,未来合规化、品牌化将是存活关键。


结语
罗马仕的困境折射出中国制造转型期的阵痛。在召回风波的至暗时刻,这家13岁企业能否如当年以低价突围般找到重生密码,仍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洗牌已至,唯有技术、品质与信任,才是穿越风暴的诺亚方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