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工通知突袭:员工称”加班20天遭抛弃”
7月6日凌晨,罗马仕通过内部邮件向全体员工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宣布自7月7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后续视情况调整。这一决定让许多员工措手不及。

一名员工向媒体透露:”上周还在正常加班,突然就被通知停工,感觉公司把我们当弃子。”据其描述,此前员工连续加班20余天,但公司未安排调休或支付加班费,年假也未兑现。”现在连工作都没了,权益更没人管。”
罗马仕官方未对员工诉求作出公开回应,仅强调停工是”因产品召回导致的短期调整”。但内部员工认为,此次危机与公司6月启动的大规模召回事件直接相关。
二、49万充电宝召回:电芯缺陷引发信任危机
危机的导火索是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超过49万台充电宝。公司公告称,部分产品电芯原材料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过热甚至燃烧风险,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换新或退款服务。
这一召回规模在充电宝行业罕见。数据显示,罗马仕曾占据国内充电宝市场30%以上的份额,此次事件直接冲击其核心业务。6月23日起,罗马仕官方旗舰店全面下架充电宝产品,仅保留数据线、充电器等配件销售。
市场分析指出,召回事件暴露了罗马仕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漏洞。”电芯是充电宝的核心部件,缺陷问题可能源于供应商审核不严或品控失效。”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三、官方否认倒闭 但经营压力凸显
面对舆论发酵,罗马仕于7月3日在微博回应称”公司没有倒闭,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但停工停产的决定和店铺商品下架的事实,难以掩盖其面临的经营困境。
天眼查数据显示,罗马仕母公司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投诉,2023年还因”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此次召回的49万台充电宝若按均价100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或超4900万元。
更严峻的是,充电宝行业已进入饱和期。随着智能手机快充技术普及,便携充电设备需求萎缩,罗马仕的市场份额正被小米、Anker等品牌蚕食。
四、员工权益争议:停工前的加班争议
停工通知发布后,员工对加班权益的控诉成为舆论焦点。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需支付1.5-3倍工资,且年假未休应给予补偿。
法律人士指出,若罗马仕未妥善处理加班费及年假问题,可能面临劳动仲裁风险。”停工期间,公司仍需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基本生活费。”
截至发稿,罗马仕未公布员工补偿方案。部分员工已计划联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加班费和年假补偿。
五、行业启示:质量与合规是生存底线
罗马仕危机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的共性问题:
- 供应链管理缺陷:核心部件品控失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 员工权益保障不足:忽视加班补偿等法律红线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 行业转型压力:充电宝市场萎缩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对于罗马仕而言,能否妥善解决召回后续问题、重建消费者信任,同时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将是其能否度过危机的关键。